
糖尿病史当今这个社会犯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对健康的危害性不亚于癌症,通常情况下它都被列入世界最难治疗的疑难杂症之一。
不仅如此,通过在北京某些大医院走访了解到,他们的治疗费用都不是一般的患者或家庭能够承担的起的。因为据他们提供的报价单上获悉,他们治疗一个糖尿病患者费用为15~30万元,治疗因脑栓塞引起的瘫痪病人要50万元人民币,想想这样的高昂医疗费用有多少人能够承受的起呢?对于糖尿病、癌症等相关的一些病人来说,承担不起这样的高昂医疗费用就只能忍受疾病的痛苦折磨,最终的结果只会失去可贵的生命。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让相关的糖尿病、脑栓塞、中风后遗症、骨刺(骨质增生)、颈肩腰腿痛患者减少疾病的痛苦折磨,我方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及深入的学习,将最宝贵的中国中医医疗技术应用于对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治当中。同时为了让病人体验我方的治疗特色及效果,我方决定让病人先体验,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感觉我方的效果确实不错,有患者及家人再考虑决定是否接受我方的中医特色治疗。在我处治疗上述疾病的最大好处就是价格实惠,比医院要少80%以上,关键是我方在用药方面非常讲究,严把中草药的进货渠道,把好质量关,同时我方还计划在自家的农村野山田地里种植中草药,计划采用纯生态种植,即是不上化肥,不打任何农药,采用农家肥作为肥料来种植,确保中草药的原生态及具有的野生特性。
我方治疗糖尿病全凭患者及家人自愿接受我方治疗,最终的治疗效果有患者说着算,我方不会说效果如何如何特别的好,因为同样的一种配方对于不同体质的人在出现效果的时间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患者需要几天到10天见效,有的则十天到半个月见效,这个都不一定。就像我在二十年前给自己治疗多发性疖肿一样,那时我在医院诊所花费好几千元也没有彻底给治疗好,结果还是我自己通过中草药配方给彻底治好了。所以说我方只凭实效的案例来说话,我方认为,只有患者、病人说你治疗有水平才是真的好!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7.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某糖尿病患者,70岁,男性。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坏疽一例。这是因为糖尿病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后最终引起的这种状况。
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
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建议将糖尿病FPG≥7.8mmol/L(140mg/dl)的诊断标准降至7.0mmol/L(126mg/dl),继续保留OGTT或餐后2h血糖(P2hPG)≥11.1mmol/L的诊断标准不变。原因: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FPG≥7.0mmol/L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②FPG≥7.8mmol/L与OGTT或P2hPG≥11.1mmol/L两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时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发现,几乎所有FP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P2hPG均≥11.1mmol/L,而约25%OGTT或P2hPG≥11.1mmol/L患者其FPG未达7.8mmol/L,说明FPG≥7.8mmol/L的标准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于P2hP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后的FPG≥7.0mmol/L与P2hPG≥11.1mmol/L,两者基本一致。将FPG由7.8mmol/L降为7.0mmol/L的诊断已于1999年得到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和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的确认,并建议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标准。但多数研究认为OGTT
2h后血糖≥11.1mmol/L仍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新的标准强调以FPG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性,并可应用于糖尿病的普查,但其所获得的糖尿病患病率偏低。来自美国年龄为40~70岁的人群研究报告,在无糖尿病病史的人群中仅应用FPG作为诊断标准所得的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应用1985年WHO诊断标准(FPG
P2hPG)所得的患病率(4.36%∶6.34%);FPG的重复性优于P2hPG,且其简便易行、经济并易被病人所接受,同时又避免了1985年WHO标准中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又小于7.8mmol/L的患者被漏诊,在临床实践中更有利于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值得一提的是仅查FPG不十分适合于糖尿病高危人群(40岁以上、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人群)的筛查,如仅查FPG可能使相当部分IGT患者漏诊,因一些IGT患者FPG可能正常(有研究报告70%~80%的IGT患者FPG可正常),建议采用OGTT。
目前多数采用1985年WHO提出的暂行标准如下:
⑴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候静脉血浆葡萄糖≥200mg/dl(11.1mmol/L)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140mg/dl(7.8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
⑵如结果可疑,应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儿童每kg体重1.75g,总量不超过75g),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140mg/dl~<200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
⑶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两项诊断标准外,尚须另加一指标以助诊断,即在OGTT曲线上1°或2°血糖≥200mg/d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140mg/dl。
⑷妊娠期糖尿病亦可采用此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时尚须除外影响糖耐量的多种因素,包括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内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女性避孕药、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氯苯甲噻二嗪等),应激状态(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手术治疗等),失钾等。
总之,糖尿病的诊断可根病史、临床表现、辅以尿糖、血糖及OGTT而确定。此外,尚须查明有否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症,并估计其病情轻重、类型、发展阶段和各主要脏器功能状态等,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
不同人群的糖尿病:
新生儿糖尿病: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
小儿糖尿病:多为第一型或需胰岛素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为主,引起高血糖及尿糖,小儿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后期常有血管病变,眼及肾脏受累。
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1997年ADA和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报告,将其归类为特殊型,属单基因突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所致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由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根据其定义,该类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即已存在但妊娠期间才诊断的和随着妊娠期而发生的。
老年糖尿病: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国内多采用1980年联合国提出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而有些国家则以65岁为分界线。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主要讲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包括饮食疗法、药膳疗法、中草药疗法、中医辨证治疗、古今中医验方、运动疗法、心理疗法、指压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针灸疗法等十余种中医治疗方法;还阐述了现代中医对各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以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
作者:李秀才编著
ISBN:10位[7502356886]13位[9787502356880]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1
定价:¥24.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二十九章。第一章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第二章至第十五章重点阐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药膳疗法、中草药疗法、中医辨证治疗、古今中医验方、运动疗法、心理疗法、指压疗法、按摩疗法、刮痧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顺航优品黑蒜)等十余种中医治疗方法;还阐述了现代中医对各种特殊类型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以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九章重点阐述了糖尿病各种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内容科学实用,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涵盖了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经验和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既是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家庭必备用书,又是广大中医爱好者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学习参考用书。
3前言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
消渴症的成病机理主要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常见的纯中药有恒济悦泰胶囊等主要原料由玉竹、山茱萸、葛根、苍术、山药、麦冬、知母等多味中药精炼而成。
4目录
第一章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一、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
四、糖尿病的检测指标
第二章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病机辨证
二、辨证论治
三、糖尿病的常用中医治法
第三章 糖尿病的单昧中草药疗法
一、既是食品又是中药的单味降血糖中草药
二、既具有抗衰老作用、又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单味中草药
三、只具有一般降血糖作用的单味中草药
第四章 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经典名方
一、大补阴丸
二、六味地黄丸
三、人参白虎汤
四、参苓白术散
五、逍遥散
六、地黄饮子
七、桃仁承气汤
八、补阳还五汤
九、玉泉丸
第五章 糖尿病中医治疗的现代名方
一、降糖补肾方
二、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方
三、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方
四、芪连汤
五、益气养阴活血力
六、丹栀逍遥散
七、自拟降糖方:甲壳素,黑豆,白扁豆,老茶根
八、仙人掌片
九、清肝糖胶囊
十、强胰降糖胶囊
十一、清肝降糖片
十二、酸味中药复方
十三、芪蓝糖脂宁
十四、保元活血颗粒
十五、补肾通脉方
十六、芪黄降糖制剂
十七、益气养阴活血汤
十八、降糖胶囊
十九、素清丸
第六章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第七章 糖尿病的药膳疗法
第八章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第九章 糖尿病的心理疗法
第十章 糖尿病的刮痧疗法
第十一章 糖尿病的指压疗法
第十二章 糖尿病的针刺疗法
第十三章 2型糖尿病的现代中医新疗法
第十四章 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现代中医治疗
第十五章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中药治疗
第十六章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第十七章 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治疗
第十八章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
第十九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三章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四章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五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六章 糖尿病合并肝脏病变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七章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中医治
第二十八章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
第二十九章 糖尿病合全并其他发症的中医治疗
相关健康常识专家咨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