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隧道翔安出口处,矗立着一尊14米高的司南状黄铜雕塑。这尊雕塑的姐妹版《华夏苍穹》,此刻正屹立在南极冰盖之巅。它们的作者同是厦门人吴曦煌。
吴曦煌,1981年生人,未及而立却早已名声在外。2008年1月,通过全国征选,他的雕塑作品
《华夏苍穹》,成功地随着中国惟一从事极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并被放置于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冰穹A上。吴曦煌的这件作品,成为中国首尊登上南极的雕塑。
这次翔安隧道口的雕塑,选用《华夏苍穹》的放大版。雕塑上部造型为“司南”,下部为“琮”。“司南”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的雏形。“琮”内圆外方,它的出现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代表中国人对天与地的最早理解,即“天圆地方”。吴曦煌解释道,雕塑里司南所指的方向正是台湾海峡,寓意“海西腾飞,两岸共赢”。“琮”代表着文明与昌盛,象征着岛内外一体化大发展的建设蓝图。
厦门市领导为雕塑命名为
《业翔民安》,雕塑背后题“业以翔致高,民以安为本”。给雕塑题字时,小吴找上了厦门市书协的书法家们,他们觉得此事意义重大,纷纷提议“还是用吴老师的字吧”。他们提议的吴老师,是吴曦煌的父亲,已故书法家、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吴孙权。
于是,为了搜集已故父亲的字迹,吴曦煌和母亲开始翻阅家里的字幅。“业以翔致高,民以安为本”,一个月下来,其他几个字都找到了,惟独“本”字,却愁坏了小吴,“字幅里都找不着这个字”。就当小吴想请叔叔模仿父亲的笔迹补上“本”字时,一天他无意中翻看父亲抄写的《文心雕龙》,在阅读笔记的注释中找到了“本”字,让他欣喜若狂。
问起吴曦煌的成长道路,他毫不讳言:“我从小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关于这一点,还有段趣事:曦煌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念书时,专业课总能拿高分,可遇上需强记文字的科目却大伤脑筋。有一次考美术史,那些枯燥无味的名词解释他怎么也背不下来,可是他却能牢记书里的每一幅插图,于是他把那些图对号入座搬到了考卷上。老师哭笑不得,教书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卷,最后高抬贵手让他过关了。
导报记者 朱黄
铜装饰、铜雕塑、品牌铜门加盟代理联系方式>>>
关键词:铜雕塑
铜门及相关关键词在百度上的排名效果>>>
全国品牌艺术铜门 铜雕塑 铜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