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南京素有“六朝古都”的称呼。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过。凌晨的时候,列车抵达南京。
从车窗外看去,天还有些暗。出了站,看了马路对面的湖上有袅袅的烟雾,问了才知道那是宣武湖。
有风吹过,很舒服,带着微微的湿意,与北方的干燥不同。 心情觉得很好,丝毫没有因为乘了一夜的车而有什么影响。 终于开始我的旅行了
提起历史古都南京,总是令人神往。这座建城将近二千五百年之久的古金陵,曾是六朝胜地,十代名都。它,被诸葛亮形容为龙盘虎踞,从车站出来乘把势经过的第一条路便是龙蟠路,南京的许多路和街都是有典故的。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另有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以此为都城,史称“十代故都”。金陵怀古——从来就是诗人的好题目。金陵怀古——从来就是诗人的好题目。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诗,精炼忧国,脍炙人口。
王安石的《桂枝香》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既写秀丽雄伟的大好河山,又感慨于前代兴旺,指责封建统治者的腐败误国,成为同题诗词的千古绝唱。
而文学巨匠吴敬梓,却又在秦淮河畔的清贫生涯中,埋头写下他讽世的杰作《儒林外史》。
来了南京,若是不去中山陵似乎太遗憾了。所以第一个地方当然是去中山陵了。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墓地,它以凝重的历史意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致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海内外华人瞻仰的圣地。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从那时起,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
中山陵位于东郊风景区,西邻明孝陵。座落在紫金山上。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型。陵墓建筑全部覆盖蓝色琉璃瓦,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以宽阔的花岗石台阶连接,紧凑完整,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它结合山峦地势,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绿茵、宽阔石阶把孤立的小建筑联成整体,苍松翠柏,漫山碧绿,既有时代气息,又蕴民族风格,是我国近代大型群体建筑的杰作。
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政府拨款100万元,将中山陵陵门、碑亭、祭堂顶上的琉璃瓦进行了更换,祭堂和墓室的铜门也全部修整如新。1986年,国家又拨专款再次对中山陵的灵堂、碑亭和牌坊加以修葺,并修复了陵墓附近的藏经楼主楼,作为孙中山纪念馆。
当我亲眼看到中山陵的时候,真的觉得那种气势和感觉是不能用文字带给大家的。只有靠体会,亲身的经历。那郁郁葱葱的绿色,和那庄严肃穆的氛围。
铜装饰、铜雕塑、品牌铜门加盟代理联系方式>>>
关键词:铜雕塑
铜门及相关关键词在百度上的排名效果>>>
全国品牌艺术铜门 铜雕塑 铜装饰
铜装饰、铜雕塑、品牌铜门加盟代理联系方式>>>
关键词:铜雕塑
铜门及相关关键词在百度上的排名效果>>>
全国品牌艺术铜门 铜雕塑 铜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