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制作铜浮雕的方法主要是范铸法与失蜡法,绝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铸造方法制作。
翻铸法的工艺流程
1、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浮雕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浮雕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
2、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3、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浮雕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铜浮雕的厚度;
5、为打磨和整修。刚铸好的铜浮雕,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浮雕。
失蜡法铸造工艺
春秋晚期,中国人可能就已发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
1、以易熔化的石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之硬化后形成铸形。
2、将铸形烘烧陶化。
3、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
总之,古代铜浮雕的制作方法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体现,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历史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