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铜门
门,一种历史悠久的金属门。金碧辉煌、沉稳厚重,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旧时常用于深宅要地,为王公贵胄所钟爱,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护佑门内平安的坚固屏障。如今,现代铜门作为门类高端产的表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门类市场的宠儿。铜门的发展历程体现着人类历史多方面,也展现着人类的金属冶炼技术、建筑艺术观念的发展过程。

铜矿石
铜的基础知识
·铜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Cu(拉丁语:Cuprum)
·它的原子序数是29,是一种过渡金属。
·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熔点1083.4±0.2℃,沸点2567℃。
常见化合价+1和+2。电离能7.726电子伏特。

铜矿石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

铜矿石
铜和它的一些合金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在其表面可以生成一层绿色的碳酸铜Cu2(OH)2C03,这叫铜绿。可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略溶于盐酸。容易被碱侵蚀。
铜门萌芽阶段
人类最早掌握的是红铜即纯铜的冶炼技术,因为红铜的熔点低1085℃,古人发现原生铜之后,用普通燃料点起火后就能使铜融化,并在铜冷却之前将其锻造成各种形状,这一阶段主要铜制成品为武器,工具等。
这一阶段,由于铜极其珍贵,铜门这种建筑构件并没有出现,但是铜的冶炼利用为铜门出现垫定了坚实基础,可谓铜门的萌芽阶段。
随着文明的发展,在红铜冶铸的基础上发展出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开始的标志,并形成了人类第一个文明时代--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
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致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绵延长达5000年。青铜的冶炼,是人类改造自然物质获得的第一批成果之一。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
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
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伊朗南部、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铜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铜较晚,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将近公元11世纪,才出现冶铜中心。中国则在公元前3000年前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铜香炉 古铜器 铜制品
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根据考古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未发现铜门及其金属构件。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四个时代,跨越了约1500年的历史长河。根据考古的发现,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夏朝时代开始出现。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

青铜器时代的发展 马家窑青铜小刀

青铜器时代的发展 马家窑青铜小刀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包括炊器、石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等等,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广泛的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
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青铜器是由红铜和锡的合金所制造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中国青铜器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的青铜器也因为制作精美,艺术价值十分高,而被国外收藏者大量偷运出国。目前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青铜器。
历史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最大的存世编钟——曾侯乙编钟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象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地理分布
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商文化的边缘或者不属于商文化的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部分青铜的造诣甚至超过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的青铜器是如何发展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和研究才能证实。
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主要有工具、兵器、构件、礼器和装饰品等类别。制作精美的大型青铜器都是礼器。 青铜礼器的分类:
青铜食器
食器主要分为蒸饪器、盛食器两种。蒸饪器包括鼎、鬲(lì历)、甗(yǎn言上声)等;盛食器包括簋(guǐ轨)、簠(fǔ府)、盨(xǔ许)、敦(duì对)、豆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青铜器。
青铜酒器
酒器主要分为饮酒器和盛酒器两种。饮酒器包括爵、斝(jiǎ假)、觚(gū姑)、觯(zhì志)和觥(gōng古横切)等;盛酒器包括尊、卣(yǒu酉)、壶、罍(léi雷)和方彝等。
青铜水器 青铜水器主要是在行礼时净手所用,以表示恭敬和虔诚。水器包括盘、盉(hé禾)、匜(yí移)、鉴等。
青铜乐器 主要的乐器有铙、钟、鼓等。
根据钟纽的形制差别,不同的钟有“铙”、“铎”、“镈钟”、“甬钟”、“钮钟”等不同称呼。而编钟是将各种不同的钟按照大小、音阶依次排列而悬挂在钟架上。现存最大的曾侯乙编钟是最好的代表。
中国青铜器的出土地 青铜器鄂君启节,1957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后期
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西周时期 湖南长沙宁乡炭河里遗址,商代后期至西周 湖北随州擂鼓墩墓葬群,春秋时期
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商代后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后期 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临潼出土 最高拍卖价格的青铜器——皿天全方罍器身,湖南桃源出土,924万美元
最高的单件青铜器——青铜神树,四川三星堆出土,3.95米。
铜门发展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铜冶炼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同时随着铁器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铜冶炼和铜器制作业并没有因此衰落下去,相反在更多的领域继续得到纵深的发展,铜在建筑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铜门应用而生。
人类关于铜门的历史文献中,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铜门描述始见于《圣经》中对巴比伦城墙的描述。四大古文明的巴比伦文明中将100扇铜门作为城门。著名的希腊旅游家希罗多德在自己的书中惊羡地描述过巴比伦的伟大城墙。
他说: “首先,环城一周有一条又深又宽满是河水的护城壕。其次,是一条厚50肘、高200肘的城墙,有100个全铜城门。
米兰大教堂(也称米兰主教座堂等,英文名Milan Cathedral,意语名Duomo di
Milano),世界著名的天主教堂、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被人称作“米兰的象征”。教堂正面有5扇大青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上面描绘着不同的故事。
德国一座建於13世纪的教堂,教堂侧面的雨页铜门,非常重,是出入地方,门上刻有圣经故事。
在封建时代,铜的开采冶炼技术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而言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铜门大多应用了宗教建筑,皇冠店宇等具有强烈身份色彩的建筑上,平民百姓对于铜门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在中国古代,由于铜的珍贵,帝王都无法享受以铜为原料制作的铜门、铜建筑。当时在却有神袛可以凌驾于帝王之上,享受人间帝王为其铸造的纯铜殿宇。目前中国现存四大铜殿,分别为武当山铜殿、鸣凤山铜殿、五台山铜殿、万寿山铜殿,由此可见在古代铜建筑只配供奉高大上的神仙佛爷们,凡夫俗子只能望而止叹。
在中国古代,实际使用的铜门泛指通过铜包边及铜构件组成的门,这些门仅见于皇家宫殿及贵冑府邸、宗教建筑中,因此显得富贵逼人,庄严厚重。
古代的铜门铜一般是作为木门的包边,以确保木门坚实耐用,同时也更加美观大方;
门钉也是古代铜门的重要构件,它有三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致了。黄建建筑,每扇门的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犁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

铜门钉

铜门钉
近代以来金属冶炼技术飞跃性进步,铜、钢等金属材料成本不断降低、为其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对门的审美
水平在不断提高,美观大方、坚实耐用的铜门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原本作为官宇殿阁,豪宅要地的铜门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铜门进入繁盛亲民时代。
现代铜门通过精工打造,匠心诚厚,诸形工美,承传统建筑之典雅,又不失材质的坚固,且防水,防腐,防止热损失的效果。将精湛的铜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可令有限的空间挥发无限的气度。
现代铜门材质
·目前用于制作铜门材质主要有纯铜、铜钢板、仿铜电解板。不同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在价格上相差也很大。铜板厚度主要有0.6mm、0.7mm、0.8mm、l.Omm、1.2mm等规格。板材的厚度越厚,其表面平整度越高,因此多为选用稍厚的板材,也因厚度越厚,其质量越重。
纯度为99.999%的洛阳紫铜是制造完美铜门的基础材料。

紫铜带
·铜门按照其用途主要分为入户门、别墅门、围墙门、商业酒店门等。按照开合方式可以分为平移、旋转、平开等式样铜门。以分为平移、旋转、平开等式样铜门。
·按照风格划分为欧武铜门和中式铜门。
·铜门内部一般都有木头、泡沫、铝蜂窝等填充物,以保证铜门隔音、防潮。


铜门门扇结构横切面示意图

门框横切面示意图
现代铜门生产制作工艺流程
一、原材料、外购件订购;
①根据订单计算铜板、铜线条、花件、油漆等材料;
②根据订单计算铜板、方管、角铁、木材等材料;
③根据订单计算五金配件、外协件、包装材料等。
二、下料:
①门框铜板下料->门框骨架下料(包含门框、门套、门头)
②门扇铜板下料(边料、花件、线条、木板等)->门扇骨架下料->门扇门芯下料
三、剪、冲、折:
①门框、门套、门头、门扇铜板剪切->冲孔、打缺口->折弯
②门扇内骨架铜板剪切->冲孔、打缺口->折弯
③门框、门套、门头内骨架铁管下料
四、组装焊接:
①门扇骨架组装焊接->填门芯材料->加焊锁、铰链等加强板->打磨处理
②门框、门套、门头铁管骨架组装焊接->打磨处理
五、做色、油漆:
①铜板、料型、花件及线条等做打磨处理->上色->喷漆->进烤箱
六、铜板、饰面组装:
①门扇骨架订木板->四边铜边料组装->线条及其它铜板装饰组装->花件组装
②门套、门头骨架订木板->门套、门头、铜板、线条组装、花件组装
七、五金安装调试:
①五金件开孔->打固定螺丝孔、攻丝
②五金安装->调试
八、框、扇装配调试:
①五金装配框扇->调整框、扇间隙->五金调整
九、包装:
①包装护膜或瓦楞纸及其它客户要求的包装材料->钉木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