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是一种悄悄进行的破坏,由腐蚀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腐蚀过程是金属氧化的过程,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因此,钢铁设施由于腐蚀问题的更新更换不仅造成人力与物力的经济损失,并且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49年,美国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腐蚀调查,1970年英国科学家Hoar发表的腐蚀调查报告指出,英国当年由于腐蚀而造成的损失为13.65亿英镑,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5%,当时震惊了全世界。随后,美国进行了多次腐蚀调查。数据表明,1984年美国腐蚀损失为1680亿美元;1989年腐蚀损失为2000亿美元,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2001年美国发布了本国第七次腐蚀损失调查报告,表明1998年美国因腐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7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1%。日本腐蚀防蚀协会用Uhlig和Hoar两种方法在1975年和1995年两次进行了腐蚀损失调查,1997-1998年的调查报告指出,日本的腐蚀直接损失约为39,
380亿日元。由于日本采取了比较有效的防腐蚀措施,所以因腐蚀带来的经济损失为1.5~1.7%,其他国家像德国、印度、原苏联、法国等也都做过类似的调查,由腐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都在3-5%左右。按此比例3%计算,我国在2013年的腐蚀损失约16,000~20,000亿元,这远远高于由于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如图1-1)。根据国内外经验,如果采用有效的控制和防护措施,25~40%的腐蚀损失可以避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应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邀请,担任中国地区腐蚀调查委员会主席,今年五月份将正式启动,约历时2~3年时间,利用世界统一标准的腐蚀调查方法,得到的所有数据结果将免费向世界公开,旨在为各国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由于腐蚀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2013年11月22日,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事故,后被官方认定为“特大责任事故”。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国务院重大事故调查组发表报告称,事故直接原因为“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引发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