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线的微信FEED流广告成为舆论焦点,微信此次开通朋友圈广告,被预计将产生至少100亿规模的收入。据行业预测,2014年中国移动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到2017年预计将超过257亿元,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实际上,移动端广告资源抢夺战早已拉开,先是凤凰移动广告平台宣布正式上线,到万亿广告市场吸金;此后,今日头条低调开启广告系统,继试水电商之后,开始正式涉足个性化精准广告推送;在高粘性APP领域,移动互联广告界黑马秒赚APP,依靠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广告,上线8个月即创下20亿广告交易额,吸引了十几万商家放广告。
2015广告市场,硝烟已起,谁会是最大赢家?
微信FEED广告,靠强奸眼球能走多远?

坐拥微信这座宝矿,腾讯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将微信进化为生财工具。有分析人士称,FEED流广告或许将是腾讯规范朋友圈广告、寻求多种变现渠道的前奏。去年三季度,微信就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评估结果是年收入为100亿左右。而在最新腾讯的Q3财报中,广告收入为24.4亿元,但仍只占腾讯总收入的12%,对比Facebook大有潜力可挖。
业内分析,Feed广告对于广告商来说,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产品向移动端的演化使得广告展示位不断的减少,如果在移动端还通过跟PC端类似的弹窗、悬浮窗等广告形式,会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而Feed广告可以方便的“融于其中”;另一方面,Feed广告同样是根据性别、年龄、爱好、地理位置等一些用户标签进行精准匹配,以此来帮助广告主知道“被浪费的那一半广告费在哪儿”。但对于用户来说,Feed广告的出现只是换了一个相对温柔的方式来骚扰用户,将“强奸”变为了“顺奸”——虽然现在信息流广告号称通过大数据能将对用户的骚扰降为最低,但从目前QQ空间、微博所推荐的广告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尽如人意。
Feed广告一向以流氓广告著称,——很多Feed广告被广告主用于App下载,在安卓手机上,几乎用户点击Feed的一瞬间就意味着你已经同意下载并静默安装了这个应用,根本没有任何确认环节。去年9月,Facebook对其Feed流广告进行了调整,通过将用户在关闭广告时做的一些类似于“This
ad's not relevant to me”,“This ad is spam”,甚至“I keep seeing this
ad”这样的客观题加入到了广告展示次数的权重,让用户在决定什么样的广告该出现时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希望一向强调用户体验的张小龙在推出朋友圈Feed广告后不会让我们失望——最起码在“顺奸”的时候,能让用户选择一个舒服的体位。
从用户为Feed广告所付出的代价来看,似乎成本也异常“昂贵”。根据腾讯传出的消息,朋友圈广告合作门槛500万起,不定向任何条件即通发的情况下,一天可到达2亿个帐号,通投的情况下40元/cpm,也就是一天将近900万的投入。核心城市(如北京)定向价格140元/cpm,可转发的加收20%。
一位常年在朋友圈经营手钏、玉石的微商表示挺忐忑。虽然微信开放广告标明了对广告这一模式的认可,但他担心过高的价格承受不起,还会对现有的朋友圈发广告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以后将难以再享微信朋友圈资源,“不是及时投得起,我也不回投,这种强奸式广告,让人反感。我相信大部分微信用户会选择性的无视,对于我们商家里说,这样的广告就是无效广告。”
不少用户对于朋友圈广告也持反感态度。根据新浪发起的“你怎么看微信在朋友圈插入信息流广告”的调查,截至昨日18点截稿,73.1%的用户表示不能接受,仅有7.4%表示可以接受。
新闻沾广告就死,今日头条能否摆脱魔咒?

相比其它阅读软件,今日头条更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喜好,这也为今日头条上线个性化广告推送奠定了基础。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示,对目标用户的定位越精准,流量转化率就会越高。今日头条所倡导的个性化资讯,根据用户的兴趣呈现不同的广告,不同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看到不一样的广告内容,相比于其他的网站,今日头条在高流量的基础上,很有可能创造高的流量转化率。“对读者来说,在今日头条能看到喜欢或者有需要的广告,对于商家来说,为自家产品找到了目标客户”,张一鸣表示。
不过记者注意到,对于将广告嵌入到新闻资讯的做法,业内业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今日头条的做法难以摆脱新闻沾广告就死的魔咒。当新闻大量变成广告,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的时候,今日头条是否还能吸引商家还要画个问号。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抱怨今日头条的软广告太多,与新闻资讯平台的定位越来越不相符合,今日头条的广告的呈现形式尚需市场数据考验。
“做广告不花钱,看广告能挣钱”,秒赚APP靠什么成为黑马?

跟今日头条精准信息推送如出一辙,秒赚APP利用高端移动互联技术采集数据并搭建大数据库,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管理、挖掘和细化分析,将广告主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精确配对。秒银科技CEO马昭德介绍,秒赚可以为商家精选目标人群,根据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喜好,以及利用手机的GPS进行精准投放区域的设定;并通过限定单个手机用户收看总次数,每天收看次数等,排除非目标客户,从而圈定目标人群,减少广告浪费。
记者注意到,秒赚之所以强调“做广告不花钱”,其实是一个噱头,在这个平台上,商户可以用商品冲抵广告费。按照秒赚的规则,商家不需要先付广告费,而是在目标用户收看广告后,再拿商品冲抵广告费。此外,商家可以根据用户实际收看广告的数量进行计费;如果没有目标人群收看广告,则不需要交费。
至于秒赚官方强调的“看广告能赚钱”,马昭德解释,是因为秒赚把广告费直接分配给了看广告的用户,用户每看一条图文广告扣除商家0.1元,其中7分钱直接分配给看广告的用户,其中3分钱分配给组织看广告的用户群。用户用积攒的银元,可以在秒赚平台上兑换商品,兑换的商品从酱油、洗衣粉等日常用品,到家用电器,汽车房子。马昭德介绍,一个普通用户,只要每天登陆秒赚,利用碎片时间看广告,每天能赚5-12元,如果分享推荐粉丝,每天最高可赚1万元。靠这样的模式,秒赚上线半年,吸引了十几万商家投放广告,完成广告成交额20亿。业内分析,拥有庞大活跃用户基数的秒赚等移动互联平台,不仅低调拔得了移动互联广告的“头筹”,而且还默默走上“挣钱”道路,越来越清晰地描绘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新风向。
凤凰移动广告:终将死在大数据营销上?

年末,凤凰移动广告平台宣布正式上线,抢占移动广告资源。凤凰新媒体CMO金玲女士表示,现在的消费者都是速食主义者,他们没有耐心与时间,移动互联网营销是大势所趋。据介绍,凤凰移动广告平台覆盖1亿以上优质用户以及超过1000万的日均活跃用户,覆盖金融、地产、美容美体、生活品味类和商旅类等高端行业。凤凰移动广告平台通过搜集这些用户的APP使用行为习惯,洞察优质用户群体在理财产品、汽车、高端家电、理财保险和旅行产品等消费需求,通过技术优化清晰筛选,将广告精准推送至目标用户。
不过业内认为,广告平台要根据浏览历史和购买习惯猜测用户特征,从而进行广告推送,而凤凰移动广告并不占有第一手专有优质数据,以此为基础的数据应用是否可以让广告定位更加精准,尚未可知。
移动营销时代,移动端带来的产值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比越来越重,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移动技术产生的价值为3.3万亿美元,2015年会有更多优质流量加入移动领域。可以预见,微信朋友圈广告,喧嚣之后必将迎来移动广告端更激烈的资源拼抢。谁会是最大赢家,在于谁的模式能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