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博士释义 一、苏联时代的高等教育学历制度是专家(本科)、副博士(硕士)、博士。 二、副博士是剑桥和牛津的一个稍具特色的学位。
相关要求
因专业不同,一般是两年,授课一年,论文一年,(经济系为一年的课程加论文)。如果课程的考试成绩(一般是四门课)超过65分,就可直接转为博士,再读两年就可获得博士学位。副博士和硕士的区别有三个: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两年时间是可以计算到博士的时间,而从硕士直读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其二,如果你的最终成绩在65分以上,学校可以为你提供开放的时间,在有效时间内(如两年),你随时可去上学,再继续你的博士学业;其三,剑桥规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学位后,工作满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学校根据你的论文质量和工作业绩,可授你博士学位,而硕士则无此殊荣。但由此途径得到博士学位是不太容易的。
对苏联等国副博士的认定
副博士相当于博士学位
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获得苏联、东欧国家副博士学位人员回国后待遇的通知
建国以来,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陆续派遣了一些优秀学生赴苏联和东欧国家留学,攻读副博士学位。这些同志回国后,大都成为科技、教育、经济和国防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几年来,我国又继续向苏联 派出留学生,有些即将学成回国。
根据我们考察,苏联、东欧国家副博士学位的设置标准,包括入学条件、学制、学位课程及论文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
但由于苏联、东欧国家与我国的教育制度不同,获得副博士学位人员回国后的有关待遇,政策上一直不够明确。
我国获苏联、东欧国家副博士回国待遇
根据新形势下我国留学生 工作总方针,为了加强我国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学术交流,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到苏联学习并争取他们按期回国服务,征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现就获得苏联、东欧国家副博士学位人员回国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条件及生活待遇等问题作如下规定:
1.获得苏联及东欧国家副博士学位人员回国工作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与国内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相同。
2.上述人员回国后的初期工资按国内获得博士学位毕业生的初期工资发给,其他方面的生活待遇也与获得博士学位人员相同。
相关例子
钱钟书和王佐良先生都是学外语的人经常听到的两个名字。钱先生是集“独异”、“读书等身”、“学贯中西”的学者和作家;而王先生则对英国文学有较深的造诣。这两位可以说是我们学外语人的典范,对母语和外语都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学贯中西。两位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获得了牛津大学的“B.Litt”(副博士)学位。牛津大学的学位制度说起。牛津大学的学位确切来说可以分为两类:本科生学位(Undergraduate Degrees)和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 Degrees)。本科生学位有“Bachelor of Arts”、“Bachelor of Fine Arts”、“Bachelor of Theology”、“Master of Engineering”;而研究生的学位有“Bachelor of Divinity”、“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Letters”、“Bachelor of Science”、“Bachelor of Music”、“Bachelor of Philosophy”、“Master of Philosophy”、“Master of Letters”、“Master of Science”、“Master of Studies”、“Doctor of Divinity”、“Doctor of Letters”、“Doctor of Philosophy”等。为了不引起误解,我不翻译这些学位的名称,只作几点说明。 “Master of Engineering”等的学士学位。怎么会有“Master”的学士学位呢?这不能不说是学位的一个策略。90年代,牛津大学为了加大社会对于四年制理工科类本科生的认可,就引进了诸如“Master of Engineering”这样一些学位。“Bachelor of Letters”、“Bachelor of Philosophy”等的研究生学位。“B.Phil.”是牛津大学最早的研究生学位。一开始,牛津大学有两种“博士学位前”(pre-doctoral)的学位:“the Bachelor of Philosophy(B.Phil.)”和“the Bachelor of Letters (B.Litt.)”,前者是两年的半课程半研究的学位,而后者是两年的研究型学位。可这种学位命名方式招致很多非议,尤其是海外学生(英国之外)的抱怨,因为这样的学位名称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人们会以为这是学士学位,就像钱和王的“B.Litt”引起的疑惑一样。迫于这种压力,学校于是把这两种学位更名为“Master of Philosophy (M.Phil.)”和“Master of Letters (M.Litt.)”,可牛津大学哲学系却坚持认为“B.Phil”在哲学领域已经得到承认,而且名声也是响当当的,这种更名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坚持使用“B.Phil.”。为了验证一下这种情况,我专门查了牛津大学哲学系的官方网站,不过却没有“B.Phil”这个学位。这倒的确有些蹊跷,也许也是迫于压力,都改了。这种更改实属无奈之举,更是迫于来自北美的压力。
当前牛津大学的学位体系
当前的牛津大学学位体系倒显得有合乎规矩。研究生学位分类两类:一类是课程型学位(taught degrees);另一类是研究型学位(research degrees)。但即使这样,还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各个系别有各个系别的特点,虽然总体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考证“B.Litt”,我们就以牛津大学英语系的学位为例,而这也正好是和钱王有关的。现在的英语系学位有两个层次,三个级别,即本科生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学士级别、课程型研究生学位级别和研究型研究生学位级别。当前两个级别、三个层次的牛津大学英语系有五种学位:属于本科生级别的B.A. in English,属于课程型研究生学位级别M.St. in English, M. Phil. in Medieval Studies,以及属于研究型研究生学位级别M.Litt in English和D.Phil. in English。B.A. in English是四年制的本科学位,学生要求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课程考核方式有两种:考试,一般是三个小时回答三个问题的开卷考试;论文,主要是5000-6000字的论文。M.St. in English和M.Phil. in Medieval Studies 是分别为一年和两年的课程型研究生学位;M.Litt in English和D.Phil. in English是研究型研究生学位,这两者的差别主要是学位论文的长度:前者大约是五万字,后者大约是十万字。根据我的推测,M.Phil. in Medieval Studies(M.Phil.)和M.Litt in English(M.Litt.)应该是分别从Bachelor of Philosophy in English (B.Phil.)和Bachelor of Letters in English(B.Litt.)更名而来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钱王的“B.Litt.”就是现在“M.Litt.”,这个“B.Litt.”和“D.Phil.”就一步之遥;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钱王两人实属不易。因而陆先生的字典把“B.Litt”翻译成“文学学士”是不正确,应该根据其内涵翻译为“副博士”,这样才不会引起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