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境内平均海拔1300m,最高1791m,最低627m,相对高差1164m,年平均气温7.9℃,无霜期130天,≥10℃积温2755℃,年降水650mm,是一个典型的石质丘陵山区。自1991年推广玉米整秆覆盖技术以来,有效地缓解了土壤干旱,促使地力不断提高,使全县玉米平均单产达到6000kg/公倾。1995年进行整秆、地膜二元覆盖技术,解决了单纯覆地膜严重消耗地力,单纯整秆覆盖导致地温下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该县农业科技人员,不断地探索,研究出整秆沟埋、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增大了蓄水保墒和增温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整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使旱地玉米栽培技术在高寒山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 操作程序
1.1
开沟 立秆收获玉米果穗后,割倒玉米秆,不刨茬,在1.3m带垄背中挖宽、深各26cm的沟。
1.2
铺整秸秆 每次取8根整玉米秆,顺序摆放在沟内,头尾相接,均匀压实,然后将下一条沟内挖出的土盖在头一条沟内压实的秸秆上。当年不揭原玉米(双行)上的旧膜,不刨旧茬。
1.3
施肥、去茬、揭膜、整垄铺新膜 来年春天播种前,在埋秆的沟上施肥(磷肥、碳铵、农家肥),然后刨旧茬,把旧茬摆在埋秆沟中间,再把揭去旧膜下的有墒土覆在其上6~locm厚,立即在新玉米垄上铺新
膜,即可在膜上打洞种两行玉米。马铃薯及其他改茬田推广该项技术,应在秋耕过的田内按1.3m带进行划行,在划好的行间,进行挖沟(北方农村用铁锹,边取土边后退,将取出的土依次压在头一条沟上,取完土后,宽深各26cm的沟即成)、埋秆、覆土,来年春天施肥、整垄、铺膜、播种,具体操作同上。
2 增产机理
2.1
增加土壤温度
由于覆膜有保温增温作用,秸秆在地温较高的条件下,腐烂较快。在腐烂过程中,同时释放热量,又提高了地温。据陵川县平城镇4月20日在整秆、覆膜双覆盖示范田测定,10~20cm土壤温度为19.9℃,比不覆盖田高3.4℃,比单纯地膜覆盖田高1℃。这种覆盖方式既增加了地温,又解决了秸秆覆盖地表降温的问题。
2.2 提高土壤含水量
一是覆盖在地表的地膜具有保墒作用;二是埋在膜下的秸秆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三是秋后不刨旧茬,不揭旧膜,又使整个秋冬季和初春的土壤水分得到控制减少蒸发;四是秋冬季和来年初春期间的雨雪还能沿地膜渗入膜侧下储存,以供播种至苗期水分的需求。据1997年3月30日测定,0~5cm、5~10cm和10~20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9%、13.5%和17.7%。
2.3
培肥地力 埋在沟内的秸秆当年基本能腐烂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同时,挖沟深26cm,相当于深翻一次土壤,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条件均得到改善,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并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的分解利用,有效地培肥了地力。
3 增产效果
1997年5~8月干旱长达120天,全县未降过一次大于lomm的有效雨,推广整秆沟埋、覆膜670万公倾,玉米单产平均6450kg/公倾。1998年为风调雨顺年,玉米平均单产9900kg/公倾,比整秆覆盖增产8.19%。1998年秋到1999年春,推广整秆沟埋玉米20公倾,在遭受到从1998年9月到1999年6月中旬近10个月的持续严重干旱的情况下,1999年秋获得平均单产7925kg/公倾的好收成,较同等条件下整秆覆盖玉米田增产8.75%。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高寒山区实施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四川农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