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果虫原产东南亚,是我国严禁入境的二类检疫性害虫。该虫过去在中山市零星发生,但1998年以来,随着我市水果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蛀果虫”在我市的为害也日渐趋重,对我市的水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的影响。该虫主要危害我市芒果、番石榴、杨桃等多种水果,受害率普遍为20~30%,个别果园超80%,损失严重。通过近年的努力,“蛀果虫”为害防控工作已见成效,种群数量及受害率明显下降。
一、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蛀果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为害严重的特点。“蛀果虫”成虫全天羽化,以上午8~10时羽化最盛,成虫产卵在果实上,一般选择开始膨大到成熟的果实产卵,一只果实上可产卵几粒到几十粒,幼虫孵化后即大量取食,造成烂果和落果,老熟幼虫随果落地在潮湿疏松的土表下2~3厘米处化蛹。成虫羽化后经过13~15天左右的产卵前期,性器官发育成熟后交配产卵,雌雄虫可交配一次至多次。成虫寿命很长,一般在1~4月,雌虫产卵量大,一般可达600~900粒/雌虫。因此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个世代的繁殖就有可能爆发成灾,“蛀果虫”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0℃,一年可发生12世代,成虫期长,田间世代重叠。成虫飞行能力较强,雄成虫对性诱剂很敏感。
二、防控技术措施
1、及时清园。在果实挂果期间,每3~5天清理落果和摘除虫果,进行集中堆沤、深埋,杀灭落果中的活虫。通过清园后虫减退率在48~60%,保果率达43%左右,有效地减少虫源。
2、土表用药。对落果较多的果园,在蛹孵化高峰期亩用50%辛硫磷乳剂0.5~0.75公斤兑水400~500公斤喷施树冠滴水线内地面,杀死入土化蛹的幼虫或从土中刚羽化的成虫,隔7天再喷一次。
3、诱杀成虫。大范围使用“蛀果虫”专用性诱剂诱杀和毒饵诱杀。雄成虫对性引诱剂很敏感,20米内能嗅到引诱剂,可从挂果初期或虫口密度较低时采取性诱杀措施防治蛀果虫。在离地面1.5米的树冠阴蔽处树枝挂果虫引诱瓶,
每亩挂瓶4~5个,诱瓶间距20米,诱芯液为2毫升,并加2滴敌敌畏,每20天补充专用引诱剂2毫升,敌敌畏为每周加一次。毒饵诱杀可用多汁水果或果汁按500:1的比例加80%敌敌畏或马拉硫磷农药制成果盆,半斤毒果一盆,每亩挂13~15个盘,每7~10天更换一次。
4、树冠用药。有挂果的果园中,成虫发生高峰期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农药兑水800~1000倍,按30:1的比例加入红糖稀释液,在果园每隔两行喷一行,加大施药量。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雾,可减少大量虫源,达到保果丰收。
5、适时套袋。从幼果期开始进行果实套袋保护。套袋前进行施药保护,可用1.8%阿维菌3000倍加大生800倍液喷射,
在喷药后3天对大果实水果套袋,能有效防止“蛀果虫”为害。利用套袋方法,对部分果实较大的水果如芒果、杨桃等,可防止“蛀果虫”成虫在果实上产卵,减轻为害,同时提高果实质量。(视聆通农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