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鹤情未了:“丹顶鹤女孩”牺牲27年后,弟弟也为鹤献身,侄女弃保研护鹤…
陈凯星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新华社
记者:陈凯星、梁冬、马晓成
徐秀娟(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护鹤人徐秀娟在给丹顶鹤喂食
是悲歌,更是壮歌。
命运能有多悲情?还记得牺牲在沼泽中的养鹤女孩吗?近30年后不幸再次降临,接过她事业的小弟徐建峰,同样因公殉职。
信念能有多执著?徐建峰的女儿同样响应冥冥中的召唤,告别繁华都市,回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她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徐秀娟的父母和侄女在回忆徐秀娟(8月17日摄)。2017年是徐秀娟烈士牺牲三十周年。新华社记者
梁冬 摄
1、娟子的传说
在广袤的黑龙江大地上,嫩江宛转南流,河之东岸有一块夏如翡翠、冬如白玉的大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这里以栖居繁衍着自然的精灵——丹顶鹤,闻名于世。
“在世界仅存的三大丹顶鹤种群中,只有我国的扎龙种群仍生机勃勃地保持自然迁徙。但保护区建立之初,这群鹤也曾处境濒危。”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文峰说。
据记载,1975年建区之初,丹顶鹤总数仅140只左右。
丹顶鹤一身傲骨又极其敏感,人们根本无法接近,保护工作一时不知如何着手。大家发现,当地有一位渔民徐铁林,身怀绝技,他曾经多次遇到受伤的丹顶鹤,救回家养好伤又放飞。
“老徐一家与鹤相邻相依,索性就请他参与了管护工作,最初保护区的牌子就借挂在他家。”王文峰说。
这是扎龙第一代养鹤人——徐秀娟的父亲徐铁林工作时的场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老徐和伙伴们艰难跋涉在沼泽中,在2100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香港面积的保护区内,几乎摸清了每一处鹤巢。大家慢慢发现,“人工孵化+野外散养”的“半野化”保护方式,成活率最高,野性保持最好,而且幼鹤自然地就跟着成鹤南飞了。
当时他们还不知道,后来多个国际组织试图人工重建鹤类迁徙均告失败,扎龙“土办法”会成为唯一成功范例。他们不知道的还有,这与老徐一家后来的悲情遭遇,会有一种隐秘的联系。
徐家长女叫徐秀娟,从小就跟着老徐在火炕上孵鹤,大家亲热地叫她“娟子”。照片上,娟子略显黝黑、牙齿益显雪白、眼神格外清澈。她呵护的鹤,每年都会飞往江苏盐城越冬。
1986年5月,徐秀娟突然接到盐城邀请,共同创建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娟子二话没说,怀揣着3枚丹顶鹤蛋就出发了。她一路用体温暖着,奔波了3天3夜,终于来到黄海之滨。
这是徐秀娟与湿地中的鹤(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当时,丹顶鹤人工孵化还属世界前沿课题,即使在亲鹤的羽翼下,温度稍有变化,也会胎死壳中。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娟子究竟付出多少情感,才有了世界首次在越冬地人工孵化丹顶鹤成功。更令人惊奇的是,小鹤格外强壮,比正常周期提前20多天展翅飞天。前来考察的中外专家说,这是“爱生奇迹”。
这是徐秀娟与湿地中的鹤(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然而,这种“半野化”保护方式也伴生着难题,淘气的幼鹤玩高兴了,很容易“走失”。1987年9月15日,又有幼鸟飞走未归。徐秀娟整整一天在芦苇荡中蹚水寻找,心力交瘁。
第二天一早,娟子说听到了“宝贝”的鸣叫,没顾上吃饭就又出门了。不想从此永别,她终因疲劳过度,淹没在沼泽里。
那个美丽的女孩,终年23岁,被追认为我国环保战线第一位烈士。于是有了那么一首歌:
走过这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从此,徐家人每年过年,都会摆上一副空碗筷、一把空椅子。
2、峰儿的故事
老徐夫妇忘不掉娟子,更放不下这群鹤。他们还有一个儿子叫徐建峰,小名“峰儿”。当时,小伙子已退伍转业进了齐齐哈尔市的大型国企。1997年,经父母反复劝说,峰儿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扎龙,接过了接力棒,一干就是18年。
这是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场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同事们说,建峰“恨活”,有事干不完不下班;建峰“干净”,他担任孵化中心主任,养鹤比养孩子还上心;建峰“怕他爹”,鹤病了,治不好不敢回家。
有一天,突发暴风雷电,惊飞了几只幼鹤。徐建峰立刻追了出去。风把苇子都刮伏在水面上,
滚地雷像火球一样在水面上滚来滚去。然而,建峰一步一“刺溜”地带头冲了上去,把鹤抢救回来。看着他浑身滚得像泥猴,领导后怕地说:“你不要命了?”
这是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场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娟子姐走了以后,周围人发现这个东北汉子变得沉默寡言。让人不解的是,他有时会拿出自己的工作证,出神地看上一会儿。
然而,不幸再次降临。
2014年4月,又是丹顶鹤繁育孵化的关键期,徐建峰发现湿地核心区内有个鹤巢,小鹤马上就要破壳,但那个春天异常干燥,附近时有“荒火”。
“可别把鹤巢给烧了。”徐建峰扔下一句话,只身前往看护。4月18日,领导接到了徐建峰的请假电话,说可能赶不回来开会了。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徐建峰因摩托车失控,一头扎进了沼泽。
在徐秀娟牺牲27年后,徐建峰又献出了生命,年仅47岁。
这是徐秀娟烈士的旧照(中)(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冬 摄
在整理遗物时,同事蓦然发现,他的工作证里,原来珍藏着一张“娟子姐”的照片。
翻看父亲留下的日记,女儿徐卓发现:“他每天都点滴记录着工作,为哪只鹤打扫了圈舍,给哪一群鹤做了防疫……”
“我一定把它续写下去,这样我们就仍然相守。”徐卓说。
只是,徐家每年过年,桌上又多了一副空碗筷、桌旁又多了一把空椅子。
这是徐卓的笔记本(8月17日摄)。徐秀娟烈士的侄女、徐家第三代养鹤人徐卓接过了爷爷、姑姑、父亲的接力棒,毕业后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新华社记者
梁冬 摄
3、人鹤情未了
为什么不幸会一再降临这个家庭?
感同身受的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燕说,扎龙独创的“半野化”保护方式,注定护鹤人一直在路上;在沼泽中跋涉,极耗体力,尽管徐家姐弟水性都非常好,但他们当时都太过疲劳了;还有,徐家对鹤的情感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孩子”处于险境,“父母”是肯定会奋不顾身的。
爱,就是这样一种不可抗拒的召唤。
徐秀娟当年在一张照片背后写道:“我愿意为我所热爱的事业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没想到,竟一语成谶。
“娟子刚养鹤的时候,有一只鹤叫赖毛子,特别凶。娟子每天就坐在笼子门口,给它喂鱼喂水,任它啄来啄去……后来这只鹤与她形影不离。”徐铁林的徒弟李志刚说。
徐卓说:“鹤是充满灵性的动物,它们有情感。”
“有一次,我们发现远处燃起荒火,望远镜里却晃动着两个白点。‘不好,有鹤巢’,我们拼命跑过去,果然是一对鹤守着两枚蛋。火线已烧过来,脸都感受到热浪了。可这对鹤却恋恋哀鸣着,不肯离去。直到看我们取走鹤蛋,它们才起身飞起,又盘旋好久。”李志刚说。
工作人员野外作业时,常遇鹤从天降,“扑嗒”一声落在身前。他们知道,那是他们的老朋友,在以特有的方式致意。
扎龙人说,丹顶鹤一身傲骨、一生忠贞,只要结为伴侣,就会一生相守。如果伴侣受伤无法南飞,那么另一只一定会选择留下,哪怕是面对风雪、面对死亡。
护鹤人的情感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徐夫妇亲手埋葬了一双好儿女,这是怎样的伤痛啊。老伴黄瑶珍眼睛快哭瞎了。徐建峰的妻子,长夜难眠,就靠抗抑郁药顶着。今年,齐齐哈尔市隆重纪念徐秀娟烈士牺牲30周年,当那首歌再次响起,老徐夫妇再也抑制不住情感,中途洒泪离场……
“我的姑姑,我的父亲,尽管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但我想他们是幸福的,只是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了我们……”
徐建峰牺牲的那一年,徐卓正在东北农业大学学园艺。这位平时的乖乖女坚决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转学到姑姑曾就读的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学校有意保送她读研,然而,徐卓却放弃了。去年8月,她告别北国名城哈尔滨,毅然回到了扎龙,再次接过了接力棒……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文波告诉记者:“目前,扎龙已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丹顶鹤繁育基地、最优良的基因库。老徐一家是扎龙人、齐齐哈尔人、黑龙江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代表。”
老徐夫妇说,他们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十月送它们离去,春天迎它们归来。
每当残雪消融,每当丹顶鹤“呦呦”鸣叫着飞过村庄,两位老人知道,他们的娟子,他们的峰儿,他们的孩子们,又回来了。
徐秀娟烈士的侄女,徐家第三代养鹤人徐卓接过了爷爷、姑姑、父亲的接力棒,毕业后回到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冬 摄
这事感动了很多人,他们赋歌一首
这首歌告诉我,那位“丹顶鹤女孩”从未离去……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
联合奉献
《守护绿水青山》
片片白云仍在难舍碧空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至今让人动容
那个女孩的弟弟
为了丹顶鹤又献出了生命
谁说青山无言
谁说流水无情
不论命运定义多少悲情
我们却执意追寻光明
她们从未离去
壮歌激励前行
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视如生命
你看那高远的苍穹
飞翔着自然的精灵
生命划过 灿若流星
世间永远 回荡英名
她们从未离去
壮歌激励前行
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视如生命
她们从未离去
壮歌激励前行
守护绿水青山
我们视如生命
谨以此歌献给守护大森林大湿地
守护绿水青山的3800万龙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