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袁隆平院士研发团队试种的四种耐盐碱水稻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开镰收获。经评测,编号为0045的耐盐碱水稻亩产达620.95公斤。研发团队计划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
8月29日,袁隆平在山东考察海水稻长势
试种海水稻亩产最高超600公斤!
2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牵头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迎来测产考。
在场的专家首先检测了灌溉用水的盐度,要测产的这块田的灌溉用水盐度已经达到了6‰。研发中心的博士杨红燕形象地解释称,这种盐度大至相当于吃剩的菜汤的咸度。
小区域收割、脱粒、除杂、测水分、称重,最后再通过一个固定公式,专家组给出了亩产的最终结果。在四种材料中,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为620.95公斤/亩,按照大田种植产量的8折计算,亩产量也可达500公斤,即便是最低产量的那种耐盐碱水稻材料,小面积的亩产量也达到438.14公斤/亩。
“之所以称为材料而不是品种,因为还未通过国家的品种审定,不能进入市场大规模推广。”杨红燕如是解释。
研究人员收集海水稻材料样本(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供图)
袁隆平:测产结果可以打优秀!
原定参与此次收割测产的袁隆平,因同天在湖南长沙出席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成果评价会,于是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听取了工作人员的测产结果汇报。
袁隆平对这个结果表示很满意,“可以打优秀。今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希望再接再厉明年更上一层楼,接下来要大量制种,明年选2个点大田种植再观察表现。”
此次测产的海水稻材料样本(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供图)
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介绍称,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近3亿亩可以改造利用。研发团队计划在5到8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亩耐盐碱水稻种植。
“为了使海水杂交稻能够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我本人和本研究中心均十分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袁隆平曾公开表示,他将在3-5年内选育出盐度在3-8‰、产量达300公斤/亩以上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作为新研发的农作物,耐盐碱水稻的研究没有躲过“转基因”的传言。对此,张国栋辟谣称,“这个不是转基因,因为我们所有的品种要推广的话必须通过国家审定。在水稻领域,国家还没有放开对任何转基因品种的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