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第一次进入校门时是在9岁时候,那时还是我的三哥李直义带我去学校的,但是那时的我特别怕人,不敢见太多的陌生人,三哥刚把我送进学校后,一要离开我就跟着我三哥跑。因此9岁时念书没有念成。
在我10岁的时候我再一次踏上镜石小学的校门,这一年开始我真正的第一年上学。我记得我的最大爱好就是善于锻炼,我都不知道我在哪里来的一股那么大的劲儿,常常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都是跑步回去的,并且坚持跑的时间最长,跑的路程最长,可是也因为那种原因吧,我的体质很好,到现在也没有生什么大病,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很幸运的。
我记得我有一次跑的路程最长就是从要儿岭我家的大门口一口气跑到汤池镇中学对面的马路上,到达时都没有停下来就转头往回跑,跑了近二十里路没有歇息,再接着往回跑所付出的耐心、意志力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我往回跑的决心。那时候还是一个“冰冻三尺”的早晨,说冰冻三尺有点夸张,但是当时的路上冰冻确实很厚,我跑着几里路程后就脱下上身的外套,脱衣服时都没有停下,我是我对自己的严格程度,严格要求。心中想,必须有一次突破。那一次终于突破了,成绩是:从镜石要儿岭我家门口到达汤池镇中学门前马路上,再立即转回跑到家时间耗时1小时30分!想一想近40里的路程耗时一小时三十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还有一次我进行竞走耐力测试,从要儿岭我家大门口开始计时,翻过岐岭大山,再快速步行到我的小姥家门口,总共耗时:1小时32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快的,快的让我感觉是不是表跑慢了,据人家经常说,这岐岭山是上七下八,加起来就有15里的路程。但是只是估计,形容这山很大,但是实际路程没有测算。有机会我来进行卫星导航测试一下真正的路程。也不知道这卫星能否实现山路导航?
说起体育锻炼那可是我考试拿分当中的一个强项,但是只能提高综合分数,而考试升级主要看语文和数学成绩,这两门课分数达到分数线就能升级,否则你就是体育达到100分也是不管用的。
在小时候上小学阶段就喜欢创作,写作文,我的作品常常被班主任语文老师拿到课堂上念给同学们听。也正因为有着语言上的那种天赋使得我在每一次考试时语文的分数总是全班前三名。我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考试当中,有一道分数最高的题目就是写作文,那时我记得一道分数题45分我就拿到40分,这个在那时是最高的了。
虽然我在小学念书时文章写的一般,但是数学不行,数学很少考出90分以上,好的就80分左右,一般也就及格而已,当然我的数学题也有考的不及格的时候,但我很满足,因为在我那时的同学当中比我更差的也有,最差数学考的是零蛋^_^
也正因为数学分数考不上来导致我没有考上初中,我记得离分数线只差半分,那时分数线定的特别高,那时我们读小学很严格,不像现在普及初中,考试不及格也能上。那时却不行,如果没有考上那就得继续念,期末考试时还得按照最严格的规范来进行考试,考试及格就能往上升,不及格哪怕差一分还是不让升级。
在我因为没有考上初中,便不想读了,那时家人也没有说我什么,不读就不读,都是随我的意。虽然如此,心里还是很想读书,只是因为再一次没有考上不好意思再继续往前念而已。
于是在读完小学后决定退学。我退学那年才17岁,那一年是1989年春夏交错季节,好像是5月份。退学那年我就开始出门打工,那一年我是随着我三哥等几个人一起去山西挖煤,在煤矿里干活,我还清楚的记得那里还有一个煤矿的名称叫:船窝煤矿。也不知道现在那煤矿改叫啥名了。当时我们一起去山西煤矿干活的有好几个人,基本上是我们一个村庄里的人,他们是:我三哥李直义、小哥李直应、另外还有邻居柯正国,汪昌闩,以及我本人。我们当时乘车去山西的路线是:去时从汤池→舒城→合肥(火车)→到河南三门峡→黄河渡口→坐渡船→茅津→山西运城→河津→黄河大桥→经过船窝煤矿→步行到目的地。就是这么长的路线我们路费还没有花到50元,还包括路上吃饭,想一想那时真够便宜的。车子到达运城时已经是晚上了,我们便在运城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馆,每人5毛钱住了一晚,不过睡的是地铺,因为是长途跋涉,路上也很疲劳,到达运城时发现我三哥在车上把一条毛巾弄丢了。
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并且是第一次坐火车,我对路上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充满着好奇。和我在火车上坐同一个位子是我的好领居柯正国,我每看到一处好风景都要用手去推一推他,让他快点看,一开始那也按照我的指定方向看去。后来可能是疲劳的缘故,他有点困就扑在火车座位旁的台子上睡着了。而我总是习惯将头靠近窗户,有时候甚至将头伸到窗外,去一睹那窗外的美丽风景。有时候我看到一处风景特别美就把在睡觉中的柯正国推醒,说:你赶快看,赶快看,你看这风景多漂亮。但是当他被我推醒过来时,因为火车很快,好风景已被甩在了身后,他没有看到,就问:哪里有好看的?我回答说:你早不看。
现在回忆起那时的一些事情感觉有点搞笑^_^
(时间问题,有空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