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环境,是在精神医学水平还较低的年代就建立起来的。随着精神病学的不断发展,精神病医院的住院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前,人们常说“精神病人受到非人的待遇”。的确,那时的精神病院铁窗铁门,完全是封闭的,暗无天日的,甚至将精神病患者截上手烤、脚镣和犯人放在一起,这是我国解放前精神病院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后,分配了不少大、中专毕业的医生、护士到精神病医院工作,同时,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在国内批量生产及广泛用于病人,使精神病院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对病人解除了约束,病人可在病房内自由走动,并住上了宽敞的病房。但精神病医院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至今未能完全被打破。精神病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长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动脑、不动手的生活。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使病人为了适应住院环境,过着单调的生活,使他们的行为逐渐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样做的结果,造成病人由于住院而失去了不少原有的正常而恰当的行为(如自理生活、计划用钱等),而养成的却是适应住院的生活方式的不恰当行为。
因此,他们出院后不能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对康复及早日回归社会极为不利。要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整合适的有利于康复及早日回归社会的住院环境,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建病人与外界保持联系的环境:首先是打开病房大门,让病人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自由出入,自由活动,让病人尽可能有较宽松的活动空间,使他们知道除了病床以外,有房间、楼道、院落、花草、树木等。与此同时,还要把病人的人际交往范围从院内扩展到院外,如定期组织病人春游、逛公园等等。医生、护士要经常和病人聊天.谈谈春游的感受,外出看到哪些新奇事物等等。还要把以往单调的、缺乏刺激的病房布置起来,如为了让病人知道时间,在墙壁上挂起石英钟;让病人知道日期和一年四季,挂上日历等等。还要多为病人提供些纸张、笔,让病人多写、多用脑思考;在护士帮助下,给家人写信等,以保持与家属的联系,要求家属常来探视等。
(2)鼓励和帮助病人处理个人事务及用品:以往的精神病院,在病人住院时,护士将一切个人物品均交给家属带走,这就剥夺了病人在住院期间处理个人事务及保管个人用品的权利和机会,使病人在这方面的功能渐渐退化。因此,要设立归病人自己管理、使用的衣柜及洗漱用具等等,最好是给病人一把锁,使衣柜里的物品成为他的私人财物,即可使他的责任心和计划性的功能和行为不至于退化。
(3)为病人准备一个家庭化及开放气氛的病房:减少病房的一些“硬性规定”,使病人有个人的自由。同时,护士还要为每个病人的自由活动行为出些主意,如记住病人的生日,提醒其他病人为病友制作生日卡;启发病人的个人爱好兴趣,鼓励病人养花、种草等。最好不使用统一的白床单、白被套,、止病人也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着装。现在,我国已有个别精神病院病房家庭化,医生护士不穿白大衣,与病人间吃同住等。
(4)鼓励和帮助病人为自己的未来制订积极的计划:病人制订计划的能力可能很差,因此医生护士应给予提示、帮助和鼓励。如争取在多长时间内出院?到家里应做些什么,怎样去门诊复查,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去做等等。如将病人的住院环境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调整,使病人在住院期间生活在接近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中,病人的家庭、社会功能将有可能保持良好,出院后将会很快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