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特效秘方持有人:张泉龙
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除和大自然作斗争外,也必须和疾病作斗争.在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各个民族都形成有自己整体性、系统性和民族特色融为一体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几千年来,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的传承者,他们流派纷呈,各领风骚。
民间中医自古有之,如,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都是民间中医,因那时还没有医院(除了皇宫里的太医院)。医院,在我国也是近代才有的。即使现代的医院也必须加"中医"二字以说明医院的中医属性,否则那就是西医院。尽管现在的西医院也使用中药制剂,如针剂、片剂、胶囊等,那也不是纯中医院,中医院是中医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事物。
民间中医,是传统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脱胎于传统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其血脉里流淌着传统的医疗体系和医药文化母体的鲜血,民间中医能走到今天,跨越几千年,历尽苍桑,可见其植根之深,生命力之强盛,不是谁喊"打倒"就能打倒的,他会长期地存在下去,因为他的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国民健康的需要、传统医药文化的需要。
那么,今天的民间中医应向何处去?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民间中医?这些是需要正确对待、认真解决的问题:
1、民间中医的界定
笔者认为: 凡是有一技之长而能运用中医药为治疗手段,为当地百姓解决疾病痛苦的人,并在当地有一定影响而百姓认可的都可称为民间中医,这其中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为老中医传统模式以师带徒传承(包括祖传)的人员,一类是受过国家正规中医院校培训并获得"学历证书"而没有被医疗单位录用的人员,特别是前一类人员,也就是本文所特指的民间中医,象电视连续剧《神医喜来乐》中的喜来乐这个人物就是典型的民间中医。
2、衡量民间中医要有合适的尺度
(1)我们不能拿衡量西医的标准去衡量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首先西医和中医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从事西医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否则决不能上岗,如外科手术医生,若不经过严格培训,那医院就成了"屠宰场",并不是说中医人员不用学习、培训就能给人治病的,现在有了中医院校,实行自己的教学模式,而民间中医则有自己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师带徒",从药物归经配伍、四诊合参、辨症辨病直到遣方用药,每一家、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模式,全靠经验和悟性来传承,一些民间中医的秘方绝技就是这样产生的。
(2)基于对民间中医的界定,我们就不能象考核西医那样去认定是否准予行医。
3、发挥民间中医特长,为国民健康服务
民间中医的秘方绝技是中医宝库中的一笔相当可观的宝贵财富,由于民间中医受到几千年来封建文化地影响和束缚,有的抱着"传儿不传女"等秘不外传的信条,竟将几代祖传的秘方绝技带进棺材里连同自己的尸体一起烂掉,留给我们的只是惋惜和遗憾,现在民间中医大都没有国家颁发的文凭和行医资格证书而"困守"家中,他们的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无疑地阻碍了传统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更不利于国民健康事业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发展。
4、满足国民医疗保障服务需求
国民需求低成本、低价格的医疗保障服务,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边、远、贫地区)普遍无法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而现在的医院都在搞赢利、搞创收,医院的重复检查、重复诊断,其目的就是重复收费,患者每到一个医院都不得不重复下去,迈一道门槛儿就必须交费,等到患者开始接受治疗时早已囊中羞涩了,有的医生为了多拿奖金而开大处方,为防止患者到别的医院买药---"肥水"流入"外人田"就开"密码药方"、"天书药方",而民间中医看病却简便多了,其廉价、效好的优势也最适合国民医疗保障服务的普遍需求。
5、降低民间中医医疗行业准入门槛
现在民间中医求"证"难,因为他们没有国家发给的学历资格证书,就得不到行医的"医师资格证书",这就给民间中医从医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国家实施"执业医师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业,有人担心降低民间中医准入"门槛"会扰乱医疗行业,其实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只要重视民间中医医疗效果的监督,并为之立法而实施行业法规的约束,民间中医是会走向正规的。
6、让民间中医参与医疗行业公平竞争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应降低民间中医准入"门槛",允许民间中医从业开办个体诊所,对民间中医的秘方绝技可申请专利、专利转让等。我国搞改革开放已几十年了,许多行业都在放开竞争,为什么医疗行业不能引入竞争机制而让民间中医参与公平竞争呢!?放开民间中医从业、开业政策让其秘方绝技广泛应用到临床,充分发挥其简便、低廉、优效的优势,更能促使医疗行业公正、合理的医疗价格形成。
民间中医几乎是被国家医疗行业所遗忘甚至所歧视的群体,希望国家在立法时能考虑到民间中医这一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