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砂健脾疏肝汤(李振华)
[组成]党参12g 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 半夏10g
香附10g砂仁8g川朴10g 乌药10g丁香5g 干姜10g山楂15g 神曲12g
麦芽12g 甘草3g [功效]温中健脾,疏肝解郁。
(主治」萎缩性胃炎,属脾胃气虚兼肝郁者。症见形体消瘦,而色无华,神清倦息,皮肤干燥;舌苔薄白,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弦细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以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和胃,燥湿化痰;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厚朴行气宽中除满;乌药、丁香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干姜温补中焦,暖肝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牌,疏肝解郁之功。
[点评]脾胃为仓廪之官,主运化和受纳水谷,寒邪犯胃、饥饱失常或情志不畅均可以引起脾胃受损,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舒,则肝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日久必然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而迁延难愈。本方证虚实互见,故治疗肝脾同治,温中健脾,疏肝解郁,而收良效。
[验案]王某某,男,54岁,干部。1987年4月3日就诊。主诉反复胃痛10余年。10年前因情志不畅,出现胃部疼痛,以后常因饮食失宜或情志不畅症状加重。1986年4月经纤维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诊为萎缩性胃炎。几年来不时出现胃部隐痛,喜温喜按,有时痛连两胁,饮食减少,食后胀满,下午及夜间胀甚,大便溏,日行1~2次,肢倦乏力。检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清倦怠,皮肤干燥;舌苔薄白,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弦细无力。诊断:萎缩性胃炎,属脾胃气虚兼肝郁者。治疗:温中健牌,疏肝解郁。以香砂健脾疏肝汤,水煎服。5月5日二诊:服上方25剂,胃及两胁隐痛消失,腹胀减轻饮食增加,精神好转,大便正常;脉象弦细,舌苔薄白,舌质演红,舌体肥大。上方去丁香,加川芎8g,党参改为15g,嘱继服。7月15日三诊:上方共服40余剂,饮食正常,诸症消失,体重增加2kg。
纤维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活检: 胃黏膜呈轻度浅表炎。
2.沙参养胃滋阴汤(李振华)
[组成]辽沙参15g寸冬 15g 石斛15g 知母10g花粉12g白芍12g山量158
鸡内金10g赤芍12g 陈皮10g 乌梅肉108丹参15g延胡索10g丹皮10g 甘草3g
[功效]养阴和胃,活血化瘀。
1主治]娄缩性周炎,属牌胃阴虚兼血察者。症见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质红,舌苔薄白少津,边有瘀斑,脉象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石斛滋阴养胃;天花粉、知母清热以退虚热;山楂、鸡内金消食和胃以促脾胃运化;丹参、亦芍、丹皮活血化瘀;白药、乌梅肉酸敛固深,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以养胃阴;陈皮理气和中,配合延胡索行气止痛以解肝牌之气机郁滞;甘草调和诸药。诸约合用,共奏养阴和胃,活血化瘀之功。
[点评]萎缩性胃炎,国际卫生组织于1978年将其列5种癌前病变之一。据国内有人统计恶变率约为10%。本病属中医胃痞范畴,近几年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
但由于该病病理变化不一,因而在辨证用药上也不统一。李氏对本病经多年临床治疗观察研究,认为其致病因素主要是饮食所伤和情志失调,导致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失健运,久而牌胃虚弱,健运失职,气机不利,胃部痞满。其病位在胃,发病过程与肝牌密切相关,故脾虚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为病机变化之标。肝郁气滞,随着机体索质的强弱,阴阳的盛容,亦可不经化热而成牌胃气虚,其至阳虚证。所以李氏认为在临床上牌胃阴虛和脾胃气虚(包括阳虚)是辨证的内在病理依据,也是临床认证的两大证型。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伤中焦之气,因而不经化热而出现的脾背气虚证多于脾周阴虚i。此外肝郁气帶在两个证中均可出现偏于气滞,或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或談湿较盛,或气郁化热,热盛伤津等兼证,在辨证中均需注意。本病治疗在脾虚是发病之本这一基础上,
应分清气(阳)、阴虚证。气(阳)虚者宗东垣之说甘温补之;阴虚者遵天士之论甘凉润养之。但二证均强调要疏肝理气,注意兼证。能使脾士教厚,胃气和降,肝气条达,则胃痞自愈。
[验案]齐某某,女,40岁,干部。1987年5月10日就诊。主诉胃部烧灼感,饥不饮食已14年。1973年饮食失宜,出现吞酸,胃痛胀满。后不吞酸,自感胃中有烧灼感。1987
年2次作纤维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诊为萎缩性胃炎。现胃部仍有烧灼感,不断有隐刺痛,嗳气不舒,饥不欲食,每日进食约250g.喜食流质食物,食后腹胀,常因饮食不调而胀满加重。经服药效果不显而来就诊。检查:形体消瘦,神倦乏力;舌质红,舌苔薄白少津,边有瘀斑,脉象弦细。诊断:萎缩性胃炎,属脾胃阴虚兼血瘀者。治疗:养阴和胃,活血化瘀。以沙参养胃滋阴汤,水煎服。6月15日二诊:上方连服20剂,胃部烧灼感、刺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饮食增加,腹胀减轻。上方去延胡索,加党参15g以益气生津。其后随证加域,共治疗4个多月,诸症消失,日食主食400-
450g,体重增加。经纤维胃镜及胃黏膜活检,胃黏膜萎缩消失。
3.疏肝和胃消瘀汤(朱良春)
[组成]柴胡4g生白芍15g广郁金15g炒白术128 生黄芪15g 我术6q淮山药20g鸡内金10g
丹参15g蒲公英30白花蛇舌草308 徐长卿15g 甘草6克
[功效]疏肝和胃,益气消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类伴肠化,属肝脾气郁兼血瘀者。症见眩晕倦息,面色少华,口苦纳呆,脘胀,隐隐作痛,脘部按之较舒,有时午夜胃内有烧灼感,得食稍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郁金疏肝解郁;黄芪配我术、山药配鸡内金消补并进,补不继中,消不伤正: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肝胃之郁热;丹参活血化瘀;白术补气健脾;徐长卿和胃消胀,止痛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益气消瘀之功。
[加减]舌红、口干等阴虚见证者,可加川石解、北沙参、枸杞子等养阴之品;中寒甚者,加川桂枝、高良姜以温中散寒。
[点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
“胃脘痛”之范畴,其病检见肠上皮化生,易继发胃癌,故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本病目前尚未见特效药物,但中医辨证施治,每奏佳效。其病位虽在胃,却与肝胆脾肾诸脏功能失常有关,尤以中焦气机之失调,更为病机之关键。患者多有饮食失节,饥饱不时,辛劳过度,或情志失调等因素,如不及时治疗,常致造成本病。故其病型往往表现为肝郁胃塞,或湿热中阻,或气阴两伤,或中虚气滞,或脾虚中寒等证型,且多兼挟混杂。故立法用药,必须面面俱到,既总体辨证,又具体施治,丝丝人扣,收效始著。方中玉蝴蝶为木蝴蝶之异名,可润肺、疏肝、和胃、生肌。
[验案]白某,女,53岁,干部。1988年12月15日就诊。主诉经常脘胀纳减,有时隐痛,已历8年。1982
年秋季,常感脘胀不适,偶伴隐痛,时轻时剧,未曾介意,翌年有增剧之势,乃自服胃痛成药“胃必治”略有好转,旋又加重。遂去医院求治,仍作一般常规处理,病情未见减轻,延至1984年春季,做胃镜检查,始确诊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对症治疗,中西药物并进,病情有所稳定。1988年因工作劳累,加之精神刺激,症情加剧,脘胀纳减,偶有烧灼感,便溏,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自觉不支,而住院进一步检查。复做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够满意,思想负担较重,由友人介绍前来求治。检查:近年来体重减轻8kg,眩晕倦怠,面色少华,口苦纳呆,脘胀,隐隐作痛,脘部按之较舒,有时午夜胃内有烧灼感,得食稍安,便请,日1~2行,夜寐欠实,多梦。苔薄黄,质胖衬紫,脉弦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肝脾气郁兼血瘀者。治疗:疏肝和胃,益气消瘀。予疏肝和胃消瘀汤,水煎服。12
月26日二诊:药后脘胀显松,纳谷略增,神疲减轻;苔薄,舌质衬紫稍化,脉细小弦,此佳象也。效不更方,前方损益继进之,去柴、芍,加玉蝴蝶6g、凤凰衣6g,20剂。1989年1月20日三诊:体重增加3kg,脘胀减,眼食颇安,大便亦实。改子散剂以巩固之。处方:生黄芪120g,炒白术90g,莪术45g,
山药120g, 鸡内金45g, 玉蝴蝶45g, 风凰衣45g,蒲公英120g,白花蛇舌草120g,
丹参90g, 广郁金90g,甘草45g,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服5g,每日3次,食前半小时服。药粉服至1989年3月24日,诸象均除,体重恢复至62kg,自觉精神爽,乃复做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萎缩及肠化,基本治愈,嘱注意劳逸结合以巩固之。
[简介]朱良春,生于1917
年,江苏丹徒人。少时从师于名医马惠脚先生和丹徒名医章次公先生,并读于苏州国医专校,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江苏省科委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分会名誉会长、主任医师、客座教授。擅治内科杂病,尤其对痹证、肝病、脾胃病、肾病研究深邃,诊治自成体系,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并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独具匠心,有“虫类药学家”之称。主要著作有《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现代中医临床新选》
(日文版)、《朱良春用药经验》等10余部。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通市起凤园1栋303室邮编226001
4.舒肝健牌汤(陈景河)
1组成]乌梅108柴胡158 白芍20g 山药15g 白术15g 党参20g 神曲20p焦楂30g
厚朴15g延胡索20g
[功效]舒肝健牌。
1主治」萎缩性胃类,属肝郁牌虚者。症见神志清楚,面色无华,体瘦弱。舌质淡红,菩白厚,脉弦细缓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延胡索化瘀而止痛,祛久病停瘀之患。柴胡疏肝解郁,配伍白芍养血柔肝,以散标实;参、术、山药补牌之虚,培元固本;乌梅助肝牌化酸之力,用焦楂、神曲消食而健胃;厚朴理气宽中以除宿满之证。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解肝郁,健牌补虚之功。
[点评]萎缩性胃炎,按中医分型,无统一标准。据脉弦缓细弱,以肝郁为标,脾虚为本。肝郁因脾虚,脾气不能人肝,曲直不能作酸,郁气横犯脾胃,致逆气作胀,脾虚因肝郁无力疏土,故脾不运化,是其胀之来由也。诸药共奏解肝郁、补脾虚之功,标本兼治,其证自愈。
[验案]黄某,男,49岁,干部。1981年12月11日初诊。主诉胃院胀痛3年余。1978年春起自觉饭后胃胀,未治疗,逐渐加重,遇情志不畅时尤甚,并有隐痛,经中西医治疗3年不效。其胀更重,不敢多食,食后1小时许胃胀难忍。大小便如常,口不渴,既往无吐酸史。检查:神识清楚,面色无华,体瘦弱;舌质液红,昔白厚,脉弦细缓弱。胃镜检查报告:胃内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有血
管分枝透见。诊断:萎缩性胃类,属肝郁牌虚者。治疗:舒肝健脾。予舒肝健牌汤内服。12月18日二诊:药后胃胀减轻,饮食增加,自觉有力,继服前方12剂。
1982年1月3日三诊:症状日减,大感好转,舌苔薄白,脉弦缓,嘱继服原方1个月后再复查。
1982年3月21日来诊,诸症悉退,食欲大增。胃镜复查:胃黏膜星粉红 色,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简介」陈景河,生于1917年,辽宁锦县人。幼年从岳父贺绍式习医,尽得帝传,又曾于黑龙江省中医药讲习所深造。曾任齐齐哈尔市联合中医院长,市
中医院制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从医70余年,擅长内科,在治疗肝类、牌胃
(时间关系,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