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丹毒
以下为摘自:贾河先编著的《百病良方》(第一集)外科.皮肤科第179页面的丹毒页面。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完整无损的健康皮肤,粘膜具有天然的防御屏障作用,但是当皮肤或粘膜(如鼻粘膜、口腔粘膜等)受到擦伤,抓伤,刺伤或者昆虫蟹咬等,就会使病菌乘隙侵
入,引起感染口体内一些化脓性病灶如中耳炎、龋齿、鼻窦炎等也可经淋巴管蔓延到附近皮肤,引起网状淋巴管炎,导致丹毒。此外,全身抵抗力减弱,营养不良,糖尿病及慢性
肾炎等也使丹毒易于发生。丹毒多见予幼童及老年人,好发于春,秋两季,这可能与幼童,老年人抵抗力低有关。
丹毒好发于面部和小腿。面部丹毒常继发于慢性鼻炎,脂溢性皮炎;小腿丹毒常继发于脚癣或小腿溃疡。
丹毒发病之初常有寒战,高热,头疼等全身感染症状,随即患部出现一片鲜红色的斑块,表面常紧张而发亮,其边缘高出于正常皮肤-形成明显的界限。病变很快向四周蔓
延,中心部位的颜色常逐渐减退成棕黄色,且可有小片表皮脱屑,有的可出现水泡,一般不化脓,丹毒病损部位的局部淋巴结多肿大,并有压痛。
大部分丹毒患者经治疗后都能较快的痊愈,但是有的下肢丹毒可以转成慢性或者反复发作,以致引起淋巴管阻塞,最后形成橡皮腿。
丹毒,祖国医学叫“赤游风”或“火丹”,依发病部位的不同,有“抱头火丹”(发生于头面部)、_“内发火丹”(发子胁肋
部),“流火”'(发于小腿部)等不同名称。祖国医学认为丹毒由于火邪侵犯,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发,或由皮肤粘膜破伤,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治疗宜清热凉血解毒。
处方;板兰根30克,紫花地丁20克,银花20克,山栀l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元参2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
加减:发于头面部,加牛蒡子10克,菊花12克。
发于胁肋部,加柴胡15克,龙胆草10克。
发于下肢的,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苡仁30克,萆薢10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局部可用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煎水外洗。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形成橡皮腿的,可用下列方剂治疗;
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苍术12克,泽泻30克,升麻15克,苡仁30克,黄柏12克,牛滕12克。水煎服,或作成丸药常服。
丹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平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皮肤损伤,有脚癣等皮肤病的,应积极治疗。平时不要挖鼻孔,拔鼻毛,以免损伤鼻粘膜。发生丹毒时应及时治疗(内服药物及外洗),并抬高患肢,适当休息。(编辑:李直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