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内蒙古固阳县引种晋蓖麻1号(主穗生育期115天),当地当年5月份平均气温14.5℃,6月份18.5℃,7月份21.3℃,8月份19.1℃。由于气温低,至9月6日降霜时未能正常成熟,亩产仅10余千克。
5、对光照的反应
光照是蓖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条件之一。叶片等绿色组织吸收阳光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供应植株生育。生育前期充分的光照能使茎叶繁茂、分枝增多、果穗增长。生育后期明朗的天气、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籽实灌浆和油分积累。常看到地头边行及渠道边旁零星种植的蓖麻生长健壮,单株产量高,边际效应突出。这种现象除了营养面积大、养分水分较多的优越条件外,反映了光照对蓖麻生育的重要作用。
在阶段发育的光照阶段上,蓖麻可分为长日照与短日照两种类型。短日照品种的生育特点是花序出现以前植株增长最大。长日照品种和中间类型的品种与此相反,花序出现以后植株增长量最大。本书介绍的4个蓖麻亚种中,桑给巴尔蓖麻属于短日照类型,波斯蓖麻属于长日照类型,中国蓖麻在长日照影响下,生育前期历时长短没有改变,而在花序出现后的增长量极大,具有长日照蓖麻类型的特点。
蓖麻对光照环境的改变有明显的反应。长日照地区的品种,引种到短日照地区,其生育期、植株形态及经济性状都产生明显的变化。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曾将北方蓖麻品种带到海南省南滨农场种植,南滨农场的自然环境与吉林白城相比,日照时数每天短两小时左右,现蕾前气温偏高,现蕾后两地气温相近。北方蓖麻品种种到海南省表现为:成熟期提前7.7天,株高增加40厘米,主穗蒴果数增加9个,主穗位置升高34厘米,主茎节数减少6.7节,果穗长度增加2.6厘米,百粒重减轻11.4克,单株产量增加13.4克。
引人注目的是,在海南省蓖麻性状的变化发生在主穗开花期之前,开花期之后几乎没有差异。可以认为蓖麻对光照反应的敏感时期在开花期之前,开花之后对光照的反应就迟钝得多了。
6、要求风调雨顺
风调雨顺的年份,阳光、热量、雨水和空气运动都适时适度,能满足蓖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分布在关键时期。加以栽培技术密切配合,植株绿色部分的光合作用常保持最佳状态,光合产物积累得多,产量品质就必然提高。
对蓖麻来说,风调雨顺的年景,就是冬雪覆盖预兆丰年。人勤春早、耙耢镇压保住了底墒。播种前“春雨知时节”,清明节前后普降喜雨,墒情良好,保证适时播种。出苗后苗齐、苗全、苗壮。不发生倒春寒,气温正常回升。微雨湿润大地,既利于蹲苗扎根,又不使幼苗受旱。现蕾前有场透雨,旱地能追肥且能发挥肥效。花果期天朗气清,细雨潜入夜,保持土壤湿润。清风徐拂,花粉飞扬,异花授粉良好;蜂蝶飞舞,得以将花粉传向远方,提高结实率,减少空壳。灌浆鼓粒期肥力不缺,雨水不断,植株茎叶始终保持光合作用的最佳状态,促使籽粒饱满、粒重增加。秋霜姗姗来迟,没有低温冷害,延长了生育日数,利于油分的形成和积累。这就是风调雨顺,必然是蒴果累累丰产丰收。
五、蓖麻的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阶段
蓖麻有无限分枝性,每个分枝顶端蕴育一个花序,陆续生长分枝,陆续长出花序,陆续现蕾、开花、结实,难以确切地划分其生长发育阶段。为便于反映其生长发育过程,有人将它划分为播种出苗期、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花果期、灌浆成熟期共6个生育时期。
(1).播种出苗期(播种~出苗)
蓖麻从播种到出苗,需经历25~30天,在气温较高的地区需20天左右。据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观察,蓖麻种子坚硬,吸水困难,发芽出苗缓慢,在5厘米地温13℃时播种,第六天胚根外露,第九天出现根毛初具吸水吸肥的功能;接着出现侧根,子叶上升离开播种线。第十四天子叶顶土露出地面,胚根长达18厘米。第十八天子叶平展达到出苗期。一般是种子皮壳留在地下,个别苗带皮壳出土。此时胚茎总长9.7厘米,地上幼茎段高约4.7厘米,胚根长约20.9厘米,地下部分长度为地上部分高度的5倍。
(2).幼苗期(出苗~主花序开始现蕾)
幼苗期经历36天,长根、长茎、长叶,以营养生长为主。出苗后10天左右第一对真叶展开,主茎花序开始分化,生理上可视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的开端。出苗后15~17天第三片真叶展开,苗高18厘米左右时,主根长约68厘米,根长为苗高的4.3倍,这段时间根系生长极快,每日伸长约4.1厘米。出苗后23天左右长出2对真叶,苗高约26厘米时,根长84厘米左右。开始分化一级分枝的花序。
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优先生长的根系,伸长主根,萌发侧根和支根,为以后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打好基础。苗势好坏,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主茎花序和一级分枝花序的影响极大。正常健壮的苗势,预兆着主花序和一级花序的分化过程良好,可能发育成花序长、小花多的花序。
蓖麻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主果穗和一级分枝果穗的产量约占整株产量的74%,对提高总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加强苗期管理,早间苗、早定苗,勤锄勤耥,及时防治虫害,促使幼苗茁壮成长。
(3).主花序现蕾期(主茎花序现蕾~开花)
这段时期仅经历7天左右,仍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花序伸长,雌雄花含苞待放,一级分枝开始延伸,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时期。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长量加大,平均每4天可长出一片真叶,株高每天增长2.2厘米,主根每天伸长3.2厘米。这时植株一般长相是:早熟品种株高约40厘米,叶片13枚左右,单株干物重27.7克左右。中晚熟品种株高约100厘米,叶片15枚左右,主根长达153厘米左右,株高与根长比为1∶1.5。此期需水需肥量增加,进入水肥临界期,追肥浇水恰当其时。
(4).主花序开花期(主花序开花~结实)
在山西省晋中平川地区,蓖麻出苗后40天左右,气温达到21℃时开始开花。从始花到幼果历时8天左右。花序轴上各花朵自下而上陆续开放,穗轴逐日伸长。与主花序开花同时,一级分枝花序开始现蕾,二级分枝花芽开始分化。植株长势加快,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营养生长的速度仍大于生殖生长。植株仍处于水肥临界期,耗水耗肥量很多。早熟品种田间植株长相是:株高约75厘米,日增高4.4厘米左右,叶片20枚左右。单株干物重约49克。
(5).花果期(主花序结果~二级分枝花序结果)
这一时期经历28天左右,包括主花序结果及灌浆,一级分枝现蕾、开花、结果及灌浆,二级分枝花芽分化及现蕾开花结果,三级分枝的生育。是决定有效果穗数、蒴果数的关键时期。植株生育进入高峰期,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重,茎叶繁茂,行间郁闭。早熟品种株高达1.5~1.6米,下部叶片开始黄枯脱落,绿叶片30余枚,单株干物重150克左右。耗水耗肥量最大。
(6).灌浆成熟期(二级分枝结果~终熟)
这一时期经历45天左右。各级花序蒴果陆续灌浆鼓粒成熟,是决定蒴果成熟数和饱满度以及粒重的关键时期。植株生长速度减慢,生殖生长占优势,茎叶光合产物向籽粒输送。早熟品种株高长至2米左右,逐渐封顶,停止长高。中下部叶片开始黄枯脱落。绿叶片33枚左右,单株干物重270克上下,蒴果大部分成熟,含油量达到最高值。这一时期耗水耗肥量也较多,水肥供应不足将增加黄叶数,减少成熟粒数,减轻粒重。
2、花芽分化
研究蓖麻花芽分化过程,了解其分化规律对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高蓖麻产量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曾对蓖麻花芽分化发育进行了解剖观察。从花芽分化过程与植株形态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花芽分化开始的时间极早。早熟品种哲蓖1号长出3~4片真叶时(定型植株主茎有7~8片真叶),主茎花芽开始分化;4~5片真叶时一级分枝花芽开始分化。中熟品种汾8803长出8~9片真叶时(定型植株主茎有15片真叶),主花序开始分化。晚熟品种汾8801长出12~13片真叶时(定型植株主茎有20片真叶),主花序开始分化。
为给蓖麻花芽分化创造优良的环境,应在幼苗期即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早定苗,不使幼苗拥挤,发生苗荒。锄草松土,不使杂草欺苗。及早治虫,不使幼苗遭受虫害。
3、开花习性
蓖麻主茎和分枝,依其现蕾先后陆续开花,主茎花序先开,其次是一级分枝花序和二级、三级分枝花序。同一花序上雌花先开,雄花后开,相差1~3天。每一花序开花延续的时间,主茎花序最长,为13~18天,一级分枝花序次之,为11~15天,二级分枝花序较短为10天。中晚熟长穗型品种主花序开花时间竟延续20余天。花序顶端的雌花先开,其次是中下部的雌花,而后是雄花。
蓖麻雌雄开花习性配合默契。雌花开花第三天柱头才展开成熟,有了受粉能力;雄花迟开3天,雌雄花开放期恰相遇。群体开花盛期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始花后第十一至十三天,第二次在始花后第十七至十九天,雌花与雄花“行动”一致。群体雌花开放延续
28天之后结束,雄化开放结束期迟3天。从有花朵开放到开花结束,始终保持雌花有花粉可授的状况。雌雄花配合得如此默契,现象十分微妙。晴天,有60%左右的雌雄花朵在上午10时前开放;阴天开放时间推迟2小时。
花序上分化花朵的数量、正常开放的数量以及开花后的成果率,与水肥供应状况有密切关系。正常年份,长果穗品种每个主茎花序上着生雌花700余朵,成果率60%以上。干旱年份同一品种的主茎花序上只着生500多个雄花,成果率下降为45%。看来,水肥供应和田间管理对促进增产有重要意义。
蓖麻是异花授粉作物,借助于风媒传送花粉。大量的昆虫如蜜蜂、黄蜂、蚂蚁等也参与授粉。如果采取自花授粉方式,结果仍较良好,能产生80~82%的正常蒴果。这种特性有利于蓖麻育种及单株零星种植花粉不足时能保持正常产量。授粉后子房逐渐膨大,逐次形成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蒴果和籽粒。百粒重40克的品种,开花授粉后50天其百粒重可达到38.8克,基本定型。
4、油分的形成和积累
油脂不溶于水,难以在植株体内借水运输。蓖麻种子内的油分,不是在茎秆叶片中形成后转运到种子内贮存积累起来的,而是叶片茎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输送到种子中,在种子中转化为油脂。输送到种子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可塑性物质,它依蓖麻特性转化为油脂、蛋白质、灰分、纤维素等。进入子房内的营养物质先形成蒴果皮壳及种皮,开花后15~24天种子内油分含量为3~6%,开始有了油分,但形成的速度较慢。开花后27~33天,油分形成积累极快,每日油分含量增长率约为种子重的3.2%。开花后51天种子中油分含量达到最高值,称为生理成熟期。此后种子含油率不再增加,还略有减少。因而在生理成熟期之后即可收获,拖延收获时日,将导致落粒损失和含油率下降。
影响蓖麻种子含油率的因素很多,诸如品种类型、产地地理位置、果穗着生的部位、土壤肥力、水分供应、病虫为害以及播种期和收获期等都有关系。
据山西省永和县科委和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的测定和调查,影响种子含油率高低的因素如下:
(1).品种间油分含量的差异
蓖麻不同类型不同品种间的种子含油量有较大差异,这是品种特性决定的。高油品种吸水力强,亲水物质多,脂肪酶的活性高,脂肪合成速度快,形成的油量多,因而种子含油率高。经测定,当地推广种大青麻主穗蒴果种子含油率51.46%。红秆塔穗蓖麻主穗种子含油率为48.34%。地方品种笨蓖麻主穗种子含油率为46.22%。差异5.24个百分点。又据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收集国内外63份蓖麻品种测定,高油品种含油率为53.85%,低油品种含油率只有31.91%,相差21.94个百分点,悬殊极大。
(2).产地地理位置对含油量的影响
随着蓖麻产地纬度及海拔的增高,种子含油率相应提高,本资料提供的5个产地中,海拔增加560米,含油率提高3.41个百分点(表4)。
表4
塔穗品种在山西省不同产地间含油率的差异
生产地
|
纬度
|
海拔(米)
|
籽仁率(%)
|
含油率(%)
|
永济县
|
34 °45′
|
340
|
69.2
|
43.27
|
运城市
|
35 °05′
|
350
|
69.3
|
44.46
|
临汾市
|
36 °10′
|
435
|
70.2
|
45.00
|
永和县
|
36 °46′
|
900
|
70.4
|
46.68
|
汾阳县
|
37 °20′
|
800
|
70.3
|
48.42
|
(3).果穗着生部位影响种子含油率
经从当地塔穗蓖麻同一植株不同穗位上采取的种子测定,主茎穗上的种子含油率为46.68%,一级分枝果穗种子含油率46.21%,二级分枝种子含油率下降为42.59%。高低相差4.09个百分点。
(4).土壤肥力对种子含油率的影响
土壤肥沃的沟平地(壤土),种子含油率为48.2%。土壤瘠薄的旱坡地(红粘土),种子含油率为44.34%。相差3.86个百分点。资料表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施肥种类及施肥方法等,都对种子含油率有影响。保水保肥的壤土、肥力较高的耕地、科学配方施肥的,其种子含油率较高。如果氮素肥料一次施入过多,磷钾配合失当时,种子含油率相应下降。
(5).土壤水分对种子含油率的影响
水分是油脂形成的主导因素,含油率高低主要依靠水分的供应和利用。水分不足将严重降低含油率。灌浆鼓粒期是油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水分充足能促使可塑性物质转化为油脂,而不利于转化为蛋白质,从而提高了含油率。生长后期适时浇水就十分必要。
(6).栽培技术对含油率的影响
杂草与蓖麻苗争水、争肥、争光,虫害损伤苗株,影响其生长和花芽分化,降低产量和含油率。适当早播的苗期充分利用水分、气温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延长无霜季节的利用,使种子成熟度良好,产量和含油率提高。生理成熟期(也叫油熟期)及时收获,可保持该品种最高含油率。
(7).植株生育性状与种子含油率的关系
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统计了59份蓖麻品种的含油率,分析了含油率高低与植株性状的相关关系,求得以下两条规律:
其一,蓖麻种子含油率与植株有效穗数和种子百粒重为显著的正相关。有效穗数每增加1穗,种子含油率提高4.16%。有效穗数多、籽粒重的含油率高。这是因为有效穗数和粒重的增加,是栽培技术改善的结果,在良好的栽培技术下,含油率必然提高。
其二,蓖麻种子含油率与主茎节数和主穗位高为显著的负相关。主茎节数每增加1节,种子含油率降低1.101%;主穗位置的高度每增加10厘米,种子含油率降低1.26%。主茎节数多、主穗位置高的种子含油率低。
根据种子含油率变动的规律,生产上应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来提高含油率:选用含油率高的品种,依当地无霜期的长短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籽实灌浆鼓粒期水肥供应要充足;播种期要适当提早;密度要合理;增施磷肥;及时收获。在高纬度地区种植早熟品种,应选用果穗多、主茎节少、主穗位置低、籽粒重而大的品种。
六、蓖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轮作倒茬
从事农业生产要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利用土地种植作物,要求逐年提高产量,并改进品质,不能采取掠夺方式,只顾当年收益。为此,必须运用农业技术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才能保证持续稳产。通常是向土壤中施用肥料,补充庄稼收获时从田间带走的养分。另一项有效措施是实行轮作倒茬,合理搭配作物,使土壤养分的消耗保持平衡和合理。蓖麻多种在土壤肥力容易减退的旱地及地力比较贫瘠的丘陵坡地,以及地多人少肥缺的地区,普遍增施肥料有较大难度。因而实行轮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轮作在发掘土地潜力和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机能作用上,现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代替。
轮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二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减轻杂草和寄生草的危害,四是调节土壤水分;五是调节田间作业的劳力分配。这五项作用对农业生产都十分重要。
我国蓖麻生产在80年代发展很快,有的年份播种600万~700万亩,总产24万~30万吨。产地虽然遍布全国,但是某些地市相对集中。比如内蒙古哲里木盟1986~1988年每年种蓖麻96万~120万亩,仅该盟的科左中旗便种植40余万亩。吉林省白城地区每年种蓖麻100万亩,其中通榆县每年种植50万~60万亩,占该地区总面积的50%。山西省永和县1990年种蓖麻5万亩,占该县耕地面积的25%。在这些蓖麻过于集中的产区,原有的轮作制度遭到破坏,重茬迎茬地块很多,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土壤中养分消耗失去平衡,降低产量。有的地方蓖麻枯萎病逐渐扩大,大有为害成灾的危险。这种病尚无有效的根治办法,必须依靠科学的轮作制度来遏制期蔓延传播。
(1).对蓖麻茬口的评价 蓖麻茬有以下几项优点:
第一,蓖麻根系下扎根深(2~4米),能吸收利用深层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节省了耕层土壤的养料和水分。
第二,蓖麻收获后,庞大的根群残留在土中,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起到熟化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第三,蓖麻是中耕作物,生育期间多次中耕而杂草较少。后期茎叶繁茂,遮蔽地面上空,郁闭严密,杂草长不起来。其茬地的清洁度及土壤疏松度都较佳。
第四,蓖麻茎叶有异味和毒性,有杀虫驱虫的功能。蓖麻地虫害少,蛹少、卵少,下茬作物虫害相应减轻。尤其对控制黑绒金龟甲有明显效果。
由于蓖麻茬有上述优点,因而可提高下茬作物的产量。所以内蒙古科左中旗查干苏木(村名)一带群众称蓖麻茬为热茬、红茬。据在该旗十付村调查,蓖麻茬种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都增产,比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茬好得多(表5)。
表5
蓖麻茬后作物产量比较
茬口
|
后茬作物产量(千克/亩)
|
玉米
|
高粱
|
谷子
|
向日葵
|
蓖麻茬
|
290.5
|
190
|
158
|
171.5
|
玉米茬
|
229.5
|
177
|
146.5
|
157.5
|
高粱茬
|
201.5
|
|
131
|
154
|
谷子茬
|
207.5
|
|
|
158.5
|
向日葵茬
|
160.5
|
136
|
|
|
(2).重茬连作的害处
蓖麻重茬或迎茬(隔年种植),由于土壤中遗留病株残体较多,病菌繁殖传播,招致蓖麻枯萎病等病害逐年严重,产量逐年下降。据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1989~1990年在该省通榆县调查,实行轮作的地块枯萎病发病株率为10%左右;迎茬地块发病率扩大为30%以上;重茬地更严重,发病率高达50%以上,极个别的连作地块发病株率竟达66%。又据内蒙古科左中旗农技站调查,蓖麻种植在新茬地上,枯萎病率为0~1.5%,连作两年发病率为2~5%,连作3年发病率为7~12%。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减产越多。
(3).轮作方式和年限
蓖麻茬口是好茬口,有人称为红茬或热茬,其后茬可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或向日葵、大豆等。蓖麻耐瘠、耐旱、耐粗放,不择茬口,几乎各种作物的茬口都可种蓖麻。据群众经验,唯甘薯和向日葵不宜作为蓖麻的前茬。据此认为,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粱、谷子以及马铃薯、大豆、胡麻等,都可与蓖麻实行轮作。轮作周期依当地蓖麻枯萎病发生程度酌情增减,一般以3~4年为宜。
杂草对喜温作物、苗期不耐遮荫作物以及幼苗生长缓慢作物为害最大。蓖麻属于此类易受杂草为害的油料作物,它的株行距大,土地裸露面大,苗期生长慢,地面裸露时间长,杂草更易滋长。因而决定轮作周期还应考虑杂草滋生程度。
2、深耕整地和保墒防旱
种植蓖麻的地要进行深翻、浅耕、耙耢、磙压和平整,这些耕作措施虽不能直接增加土壤水分或养分,但可疏松土壤,改善耕作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隙度,创造良好的蓄水、保肥、通气、增温的环境,为蓖麻生育奠定良好基础。
(1).秋耕深翻
耕翻土地能疏松土壤,释放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硝酸态氮的利用率,加深耕作层。耕翻深度应根据原有耕层深浅及土壤性质而定。原有耕层浅的翻地时应逐年加深,不可一次加深过度,以免把下层生土翻上来影响作物生长。科学实验证明,适宜的耕翻深度为20~25厘米。黑土、草甸土的土层深厚;粘土、棕黄土的土质粘重;盐碱土坚实易返碱,这些土壤可翻得深些。
种植蓖麻的地更需要深翻。由于蓖麻根群庞大,根系扎得又深又广,耕地浅了下层土壤坚硬,根系扎不下去,浮在浅土层中长不牢靠,支撑不住高大粗壮的躯干和沉甸甸的果穗,遇到秋雨连绵或风雨交加,土壤湿软易发生倒伏。深翻地就能适应蓖麻根系深扎的要求。据辽宁省农科院应用32P示踪测定,作物根系分布随着耕层深度的增加而向土壤深层发展。因而在适度范围内,耕层越深根系越长,增产越多。据前苏联油料作物研究所试验,耕深24厘米的地亩产蓖麻90千克;耕深20厘米的亩产82.7千克;耕深16厘米的亩产79.3千克。可见适当深耕增产效果明显。
深翻土地是在田间不生长作物的休闲时节进行,以秋耕深翻的效果最佳,即在秋收后土地封冻之前进行,利于土壤熟化。秋翻时间宜早不宜晚。农谚说:“秋天冲破地皮,胜过春天深犁”。东北农谚说:“七金八银九铜十铁”。意即早耕比晚耕值钱,7月份麦收后伏耕最值钱,9月份秋收后耕地的“铜”比10月份的“铁”值钱。
内蒙古、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区,有部分地区冬季风沙很大,为防止强风侵蚀表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秋耕后应即耙耢收墒。对一些风沙特大的地区或地块,可保留原茬地不秋耕,能有效地保护土壤不被强风刮走,原茬过冬,留待春季浅耕。
春翻地易使土壤水分散失,加重旱情,影响蓖麻适时播种。半干旱地区和春旱地区春翻更易跑墒。而且春翻地翻出的生土没有熟化的时间,对蓖麻生育不利。因而春季不可深翻,只宜浅耕整地。
(2).旱地秋深耕、春免耕直播技术
对旱地有些群众有春耕春施肥的习惯,这在春雨及时的年份影响不大。若在春旱年份,春风狂吹,蒸发量极大,春耕把墒土翻上来,使秋冬积蓄的一点土墒三两天内散失净尽,贻误春播。秋深耕春免耕就是旱地区保墒保种的一项有效技术。
[1]操作方法
第一,秋深耕25厘米左右,耕后耙耢平整。冬天镇压一次,以蓄水保墒,秋雨春用。
第二,结合秋深耕进行施肥。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磷肥20千克,硝铵10千克,混合均匀施入土壤中。
第三,早春耙耢1~2次,适期直接播种。
[2]秋深耕、春免耕的优越性
①蓄水保墒:在秋深耕耙耢的基础上,春免耕直播,可有效地防止土壤跑墒。经测定,播种至出苗期间耕层含水量,春免耕直播比春耕后播种的平均提高1.6~3.4%,相当于春季一次降水10~20毫米的效果。
②保全苗促壮苗:春免耕直播的由于墒情较好,能适时播种,种子容易发芽,因而可以提早出苗,而且苗全苗壮。经观察,可使出苗期提早1~2天,出苗率提高14%以上。
③提高肥效:秋耕秋施肥有利于农家肥料和磷肥的进一步沤制熟化,提高了肥效。
④显著提高产量:秋深耕春免耕直播法,由于能保墒防旱,能适时播种,提早出苗期,提高出苗率,苗全苗壮,从而提高了产量。
⑤缓解劳力紧张:幅地省略了春耕这道工序,可以缓解地多人少地区春播阶段劳力紧张的程度。
(3).耙耢防旱保春播
抗旱防旱技术包括蓄墒、保墒、提墒、造墒和用墒等内容。蓖麻多种在旱地,要适应“雨养”旱作农业的特点,千方百计维护墒情。正确运用蓄墒、保墒、提墒、造墒一系列旱农技术,才能有效地维护好土壤水分,有个较好的墒情。这项工作要从上年秋季开始一抓到底,不能放松。
秋季深耕灭茬后,随即耙耢镇压蓄养地墒。开春解冻之初顶凌耙地;浅耕施肥后又反复耙耢;雨后及时耙耢;使耕层土壤上虚下实,既能提墒又能保墒,播种前纵然无雨也能适时下种。正如新疆农谚所说:“勤耢多耙,下种无雨也不怕”。底墒较好而表墒较差的地块,播种前耙耱镇压能压实虚土,使地下毛细管水上升。一般可提高底墒两厘米,利于抗旱播种。在蓄住墒、保住墒、提高底墒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利用墒情。
如何用好墒是一项复杂灵活的农艺技术。例如:适时早播、抢时下种、深播种浅覆土、播种后逐穴顺垄密实踩压等,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点珍贵的底墒。
(4).盐碱地耕耙作业
盐碱下湿地碱性大、土性阴,有的土质粘重土块多,要针对其特性进行压碱、松土、保墒、碎土块等整地作业。地面不平时低洼处积水盐分下淋,高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形成盐斑,所以要把地面整平以减少盐斑。盐碱地区群众整地经验是:秋耕地要深要早,把死土翻活;春耕要浅,把埋在土中的土块翻上来,纵横多耙,耙碎土块,疏松土层,减少盐分上升;磙压保蓄底墒,使土壤上虚下实,利于出苗。这是行之有效的整地技术,尤其是晚春耙地,对抑制盐分上升有良好的作用。据观察,4月上旬多耙一遍的耕地,5厘米土层含盐量比少耙一遍的低0.115%,防碱效果明显。
(5).空坪隙地的清理
南方各省区大片种植蓖麻的地块较少,大多利用“四旁”、“十边”空坪隙地种植。北方各省区除大片蓖麻地之外,空坪隙地种植的星罗棋布,到处都有。这些地方,一般土质较差,不易保水保肥,唯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面积也较大。应在年前利用秋冬农闲时间整理这些空坪隙地。清除石块杂草,开穴松土,有条件的穴施土杂肥料后掩土深埋,来年地刚解冻即可提早播种。
3、基肥和种肥施用方法
蓖麻地施用肥料的原则是: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农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配合。
(1).施用基肥的重要性
播种前施用的肥料叫做基肥或底肥。基肥的作用在于提供蓖麻整个生育周期中陆续吸收养分的需要。基肥应以农家肥料为主,农家肥种类很多,如牛马粪(厩肥、圈肥)、猪羊粪、人粪尿、鸡鸭粪、堆肥、绿肥、草木灰、土杂肥等。这些肥料中有机质含量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蓖麻生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而且肥效持续时间长,养分齐全,属于完全肥料,如果配合施用化肥,就能保证持续不断地为蓖麻生育提供营养物质。
(2).基肥施用方法
基肥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穴施等几种,依各地耕作方式、耕作习惯、肥料种类和数量等不同情况而选用。肥料充足时采用撒施,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上,随秋耕或春耕翻压土中,使肥料与土壤混合,撒布面广,利用根群扩展时随处都能吸收到养分。
肥料不充足时可采用条施,随着犁开沟播种,把肥料溜在垄沟里,覆土掩埋。东北、内蒙古垄作地区已起垄的地块,可以先开沟溜种子后撒肥,也可以先开沟撒肥后溜种子。条施法肥料集中,节省肥料,有利于前期吸收利用,但满足不了后期根系不断生长扩展的需要。
穴施是随播种随施肥,刨埯挖穴后点籽,把农家肥料撒在种子上,覆土埋坑。或者先撒肥料再把种子撒在肥料上,然后覆土。这种方法肥料集中,肥效利用率高,但较费工;底墒不足时不用此法,以免有限的土壤水分被肥料吸收,影响种子发芽。
山西省吕梁山区地广人稀肥缺,山高坡陡,运肥不便,群众施肥的方法是:先把农肥整理细碎,并与化肥拌匀,担挑送上坡岭地头;用犁开沟,顺沟点播种子,随即抓把肥料盖在种子上,踩一脚,使种子、肥料、土壤密切接触,然后耙平覆土。这样施用较少的肥料,可发挥较大的肥效。所以肥料质量要高。
化肥用作基肥时,以其施用量少,一般都采用条施或穴施,或与农肥混合施,尤其是过磷酸钙更应如此。因为土壤中存在着活性铁、铝、钙等离子,能与磷酸化合物合成磷酸铁、磷酸铝、磷酸二钙、磷酸三钙等不溶性盐,不能为根系吸收。因此磷肥应集中条施或穴施,既能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被土壤附着固定的机会,又能靠近根系,借根系分泌出的有机酸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
(3).农家肥与磷素化肥混合
过磷酸钙用作基肥的增产效果大于追肥。因为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移动性差,移动的距离不超过3厘米,作为基肥深施才能与根系接触,被根系吸收而发挥肥效。过磷酸钙应与圈粪一起堆沤,既能防止圈肥中铵的挥发损失,又能增加圈肥的磷素营养。基肥中掺和过磷酸钙的数量,以相当于圈肥施用量的2~3%为合适。
农家肥中再掺和一部分氮素和钾素化肥,则其养分更齐全。山西省吕梁山区的永和县,在蓖麻地施用基肥的经验是: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氮肥与磷肥配合,条施与穴施结合。实践证明,此项经验的增产效果很显著。
蓖麻地施用氮磷肥料的数量以多少为合适?内蒙古哲盟农科所试验的结果是:以不施氮、磷肥料为对照,施用大量氮肥顶多能增产14.8%,施用大量磷肥顶多能增产9%。正确的氮、磷肥料施用量,不但要考虑可能性,而且更要考虑经济效益,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入大于或等于产出,得不偿失的施肥量,农民不会接受。
试验结果认为最佳施肥量,氮肥为每亩5.4千克;磷肥为每亩6.6千克。这样施肥量每千克氮增产蓖麻1.5~1.6千克;每千克磷酸增产蓖麻1.7~2千克,本试验供试品种为哲蓖1号,如用中晚熟品种,施用量应再增加。
生产上一般情况下,每亩施用农肥1000千克,配合施用适量的化肥。其中磷素化肥用作基肥;1/3的氮素化肥用作种肥,2/3的氮素化肥用作追肥。
(4).施用种肥
种肥也叫口肥或口粪,是补充底肥不足或未施底肥的辅助施肥方法。在播种时把肥料施在种子附近,或随播种同时施用,供蓖麻苗期生长所需,有促苗早发的作用。
用作蓖麻的种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如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化肥,或腐熟后的人粪尿、草木灰等农家肥料。
人粪尿含氮较高,容易分解,肥效来得快,效果好。草木灰也叫小灰,含钾丰富,并含有较多的钙和磷以及少量的镁、铁、硫、钠、硼、锰等微量元素。草木灰干燥,易吸水,施用时宜加水或加湿土搅匀,以免降低种子附近的湿度,影响种子发芽。
碳酸氢铵的碱性强,而且施入土中后有一部分氮挥发,容易烧伤种子和幼根。硝酸铵溶解快,容易造成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伤害幼根。施用尿素过量时也易烧坏种子或延缓出苗,使幼根发黄瘦细,长势弱。这是因为尿素分解后积累了高量的铵而烧伤种子。
用作种肥的磷素化肥,有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施用量适当时不发生烧伤种子和幼苗现象。过磷酸钙有游离酸,对种子发芽有一定影响,不可与种子接触。过磷酸钙为酸性化肥,在盐碱地施用保苗效果好。
用作种肥的钾素化肥,有硫酸钾和氯化钾等,这两种都是化学中性和生理酸性速效化肥。耕作层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低于90ppm(相当于0.009%)时,用钾素化肥作种肥,有良好的增产效果。国内各地大部分土壤中含钾较多,一般作物不感到钾素缺少。可依当地土壤含钾情况决定是否施用。
种肥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基肥用量多少,种植密度大小来定。土壤肥沃、基肥较多时可少施种肥。土壤瘠薄、基肥又少时应增加种肥量。蓖麻多种在比较瘠薄的耕地上,施基肥少甚至不施,因而应重视种肥的应用。一般每亩施用人粪尿500千克左右。氮素化肥每亩施用纯氮3千克,磷素化肥每亩施用纯磷酸1~2千克,钾素化肥每亩施用3千克或草木灰50千克。
种肥施用方法:施用化肥时必须与种子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与种子接触。不论施在种子旁边或施在种子下面,都要有土隔离开,否则就会烧伤种子或烧坏幼根。施用腐熟良好的农家肥料,直接接触种子或盖在种子上、铺在种子下,都不影响出苗。土壤干燥底墒不足时,应防止农家肥料吸收种子附近的土壤水分。
4、种子处理和播种
(1).选用优种和精选种子
选用适应当地环境的高产优质品种,是一项不另增加其他栽培技术及投入,通过种子遗传优势即可提高产量的措施。蓖麻常规新品种哲蓖1号、晋蓖麻1号、油蓖4号、油蓖5号等,杂交种汾蓖杂4号、恒杂2号等的优质高产情况,本书中有介绍,可供选择或引进,以推广应用。
蓖麻种子的生活力,随着保存年限的增加而逐年衰退,发芽率和发芽势逐渐降低。气候环境不良、保存方法不善时,衰退得更快。据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试验,贮存3年的种子发芽率仍能保持在83.5~88.3%范围内,第四年即下降为40~57.2%。所以生产上应尽量选用上年收获的新鲜种子。
纵然是新鲜种子,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生物混杂和机械混杂现象。籽粒形状色泽不一致,田间长相不一样,群体花期延长,成熟期参差不齐,增加了田间管理和收获的难度,而且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要在播种前筛簸精选,剔除杂色粒、小粒、秕粒、虫蚀粒、破损粒及杂质等,以提高纯度、清洁度和粒重。同一品种百粒重高的比低的产量高,含油率也高,这是母壮儿肥的道理。农家品种是个混杂群体,混杂现象更为严重,尤须认真挑选。蓖麻颗粒大,播种量少,便于一粒一粒地挑选。
(2).试验种子发芽率
种子通过精选后,再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高低和发芽势强弱,据此决定其能否用于播种和确定播种量。播种用的种子发芽率要求达到90%以上,地膜覆盖高投入的生产田要求达到95%以上;精量播种的要求达到99%以上。播1粒出1苗,不间苗不缺苗,实现全苗满垄,苗全、苗齐、苗壮。
蓖麻种子发芽试验方法:先从种子袋中分层取样,混合均匀后任意取出100粒,放入瓷碗中,加入温水或冷水,浸泡8小时后捞出,分开放入几个培养皿(或碗)中,培养皿底层先垫好滤纸、脱脂棉、纱布等吸水底衬。摆好供试的种子盖住。放在20~25℃的温箱中,每天加温水防止落干。从有发芽粒之日起逐日记载发芽粒数,一般5~7天后不再有发芽粒出现,统计发芽率和发芽势。更简易的试验方法是:先将供试验的种子放在碗中浸泡七八个小时捞出,用两三层湿毛巾上下覆盖种子,外层包以塑料布,防止水分耗干,放在温箱中、热坑上、垫有木板的暖气片或其他温暖的地方,观察发芽情况。温度、水分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忽干忽湿。
蓖麻种子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产量高。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的产量低,即使增多播种量也不能扭转这种状况。据前苏联油料作物研究所试验,发芽率为96%、百粒重为27克的种子,亩产60千克;而发芽率为88%、百粒重26克的种子,亩产量为46.7千克。进行发芽试验要认真,据此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和决定播种量。
(3).晒种和浸种
[1]晒种:种子在仓库里贮藏了一冬,如果仓库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则其发芽率可能受到影响。要在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把种子摊开晾晒1~2天,能促进种子内酶的活动,增强生活力,提高其发芽率。
[2]冷水浸种:播种前冷水浸种8小时(浸泡一夜也无妨),可吸收其发芽所需水分的大部分,减少其播种后在土壤中吸水膨胀所需的时间,提早出苗1~2天。春旱年份底墒不足的地块,还有增水添墒的作用。在轻盐碱地种蓖麻,因土壤中盐分浓度大,种子吸水困难,延长出苗时间。浸种可减少其吸收盐碱土中的水分,缩短吸水的时间,利于出苗。
[3]高温水浸种:播种前用90℃的高温水浸烫种子1分钟,可防治蓖麻枯萎病,防治效果约为69%(内蒙古科左后旗农业局试验结果)。
[4]药剂浸种: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加水500倍稀释后浸种48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播种,可防治蓖麻枯萎病,防效约为71%(内蒙古科左后旗农业局试验结果)。
(4).计算播种量
播种量多少要适当掌握,既要保证全苗的需要,又要节约种子。确定播种量应根据每亩计划留苗数。种子百粒重、发芽率、田间损耗率等。田间损耗率为计划留苗数的10~20%。
播种量的计算公式为:
播种量(千克/亩)=
例如种植晋蓖麻1号,每亩计划留苗800株,每穴下籽3粒,种子百粒重40克,每千克2500粒,种子发芽率为95%,田间损耗率20%。
播种量应为 = =1.2(千克/亩)
又例如种植哲蓖1号品种,每亩计划留苗1800株,每穴下籽3粒,种子百粒重28.7克,每千克3484粒,种子发芽率95%,田间损耗率20%。
播种量应为: = =1.96(千克/亩)
(5).选用适宜的播种方法
蓖麻产区的环境条件、耕作习惯、播种机具等各不相同,播种方法各有千秋。华北各省多采用穴播和条播;东北各省和内蒙古东部多采用垄作,在垄台上刨埯点播。
穴播是用铁锹锄头开穴,点播种子。这种方法几粒种子集中,节约种子,幼芽集体顶土容易出苗,并可实行按穴施肥以提高肥效。但进度慢,较费工。条播是用犁开沟,顺沟撒肥料溜种子,种子可以单粒成行条播,也可成撮点播。肥料可以条施,也可成把堆施。这种方法进展快,出苗后可按幼苗分布情况调整株距。如果天旱地干底墒不足,条播时干土块易滚入沟底,影响部分种子吸水萌发。
垄作的先用犁进行“三犁合垄”,筑成垄台,随即镇压保墒,在垄台上刨埯点种或条播。垄台上土暄土细,平坦而无土块,利于出苗,播种质量高。后期便于排水防涝。
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都应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蓖麻播种深度要按底墒好坏和土壤性质等情况而定。底墒不足、干土层厚、土质松绵时种得深些,把种子放在湿润土中。底墒充足、土质粘重的应种得浅些,容易出苗。要深浅适当,太深了出苗迟、幼苗不壮、出苗率低。太浅了幼芽带壳出土,子叶被夹住展不开。
据前苏联试验资料报道,在春季干旱情况下,播种覆土4厘米的出苗32%,覆土6厘米的出苗29%,覆土8厘米的出苗67%,覆土10厘米的出苗84%。证明干旱年份底墒不足旱,播种深些覆土厚些出苗率高。
正常年份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6厘米左右为宜。盐碱下湿地的土性阴、地温低,而表层土壤温度相对高些,浅播的出苗快,出苗多,受碱害轻。所以盐大地播种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
(6).采用抗旱躲碱播种方法
干旱与盐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两项性质迥异的灾害,不能混为一谈,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相似之处。比如干旱地对种子发芽不利的干土层在上,对种子发芽有利的湿土层在下。盐碱地对种子有害的浓盐碱土在上层,盐分较淡的土壤在下层。旱地要防止下层土壤水分向上蒸发,碱地要防止下层盐分上升到表土聚集。因而有些在特定环境下采用的播种方法,既可防旱又可躲碱。根据群众生产实践,下述几种抗旱躲碱播种法,对蓖麻生产有现实意义。可因地制宜选用。
[1]客土法:这是一项传统古老的播种方法。开穴播种,先开第一穴放进种子;把第二穴开出的土原封不动地盖在第一穴上;就可把种子埋在湿土中。在盐碱地用同一方法,把种子埋在盐分较淡的土壤中。依次一穴一穴地种下去,干土湿土不致搅乱,维护住原有的底墒。
[2]踩土提墒:踩墒,有的地方叫踩格子。在底墒不足土壤干燥情况下,播种后踩籽镇压有提墒作用,使下层土壤水分通过毛细管向上移动。穴播的覆土后踩一踩;犁播的开沟撒籽后顺沟踩一遍再耙耢覆土。使种子与湿土紧密相接,利于吸水萌发。
[3]沟种法:也叫深开沟浅覆土播种法,或叫探墒播种法。在盐碱地,用犁开沟把含盐较多的上层土壤冲开,在沟底开穴点播。碱往高处爬,沟底比垄背盐分少,种在沟底能躲碱。在旱地用犁开沟把表层干土冲开,播放种子后浅覆土5厘米厚,易于出苗。
[4]担水点种:有的地方叫坐水穴播。先开穴灌水,待水渗下去后点籽覆土。水源近、劳力足的地方可采用这种方法。
[5]清水浸种:在本书“晒种和浸种”一节中已有介绍。
(7).选定最佳播种期
播种期是影响蓖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时期,播种期确定得恰当,就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含油率。最佳播种期的确定,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耕作制度、使用品种的特性、病虫旱涝等灾害发生的规律,综合考虑,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了,种子得不到必需的温度,埋在土中的时间过长,遇到寒潮阴雨及病虫为害,常常引起种子霉烂和损害现象,尤其是盐碱地,种大盐碱土中滞留的时间长了,受盐碱侵蚀,将丧失发芽力。太晚,虽然发芽出土天数缩短,但也相应地缩短了生育期,使分枝果穗减少,产量降低,种子含油率降低而油的酸度增加,因而应提倡在适期范围内以早播为好。
蓖麻适当早播有以下好处:一是利用土壤解冻期的返浆水,利于种子吸水出芽。在十年九春旱的地区有抗旱播种的意义。比如内蒙古科左中旗实行4月上旬“凌期”播种,解决了当地历年春旱不易抓早苗抓全苗的难题。河南省豫西山区群众,摸索出2月下旬播种是当地蓖麻增产的经验之一。山西省临汾地区农谚:“蓖麻不出九,遍地黄牛走”。意思是“数九”将尽的时候就抓紧种蓖麻。二是早种的气温低不出苗,而幼根却优先伸长下扎;出苗后幼苗生长缓慢,自然蹲苗,促使根系向纵深伸长,增强苗期抗旱力。三是早播的不一定很早就出苗,但毕竟比晚播的出苗早。延长了无霜期的利用日数,延长了蓖麻的生育期,增加了有效积温,因而分枝数、果穗数、蒴果数增多,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据前苏联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历年试验资料报道,4月上旬播种的亩产83.3千克,4月中旬播种的亩产78.7千克,4月下旬播种的亩产74.7千克,5月上旬播种的亩产70千克。证明播种期早的产量高。
盐碱地的性质与一般土壤不一样。根据水盐运行规律,春季气温回升后,土壤蒸发量增大,盐碱随水分上升,表土上下盐分急剧增多,群众称为返碱(山西中部地区约在4月15~20日)。这时播种气温尚低,出苗日期需延续20~30天,种子在盐碱土中滞留时期过长,幼芽经不起长期的高浓度的盐碱水浸蚀,烂根烂芽现象常大量发生。适当晚播的温度高,出苗快,种子在盐碱土中埋的时间短,受碱害轻,出苗率高,所以盐碱地蓖麻应种得晚些。如果当地盐碱地低洼下湿,墒情好,无霜期较长,可采用翻地压碱晚播的办法。把播种期推迟到当地返碱高峰期之后。播种前先翻耕土地,将积累在土壤表层的盐分翻压到15厘米以下,然后将种子播种在盐分较少的浅土层中,利于发芽出苗。采用这种方法播种较迟,应选用早熟品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相差很大,应根据当地情况,适应蓖麻喜温喜光、不耐阴不抗冻的特点,选定适宜的播种期。北方蓖麻集中产区,大体上是在晚霜终止前25~30天(日均地温接近10℃时),即4月中下旬播种;高寒冷凉区及盐碱地推迟到5月上旬。黄河下游沿岸约在3月中下旬。长江流域各省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岭南广东、福建沿海省(区),冬季气温高,常年都可播种,而以终霜后雨水充足的旱春为好,一般是在2月下旬到3月下旬。秋播的约在8月上中旬。
(8).育苗移栽
蓖麻发芽出苗、生长发育都需要较高的温度。常因温度不足而生长迟缓,后期分枝花序有花无果,或有果不能成熟,或成熟不饱满,影响产量和品质。育苗移栽可改变这种状况,当大田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幼苗已长大,光合作用已增强,能有效地利用多量的光热资源,从而穗多、穗长、蒴果多,产量大幅度提高。
2月中旬育苗,先用浓度200ppm、温度为70~80℃的腐植酸钠液浸种,初浸时不停地搅拌,水温下降到50℃左右时停搅,再浸泡12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放在30~40℃的温暖地方闷种催芽。出芽后播种在营养钵内,播种前掐去芽尖,促使根系优先长出侧根,暂时遏制主根伸长,便于营养钵移栽,且有促进根群发达的作用。
营养钵摆在阳光畦中,阳畦上覆盖白色塑料布,能接受阳光而保温。入夜用草帘盖严。育苗前期畦内温度保持在10~15℃,子叶期保持在6~20℃,第一片真叶长出后,要及时放风防止徒长。子叶期及移栽前各点浇一次。4月20日后3片真叶期出畦移栽。当地“五·一”前后有晚霜时,可推迟到节后移栽。
育苗移栽应选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以提高生产力。移栽时依品种特性确定密度,先开穴施肥后带营养钵移栽,栽后随即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并运用整枝技术促进增产。
5、选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种植的株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兼顾植株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既要满足个体发育对空间的要求,更要保证群体能协调生长,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这就是合理密植的目的。种植密度要适宜,不能过稠或过稀,太稠了单株营养面积小,相互遮荫、郁闭,光照、空气、水分、养分不能满足生长需要,以致单株生长不良,茎秆细弱,有效分枝少,果穗短,蒴果少,产量低。太稀了单株营养面积大,环境条件改善,生长发育良好,单株产量提高。但由于群体株数少,地力和光能不能充分利用,总产量仍不能提高。所以要种得稠稀适宜,要在单株生育良好的前提下,争取有最大的群体。
所谓个体生长良好,并非盲目追求高株、多枝、长穗。高产群体的长相应该是:植株健壮,分枝个个有效,果穗较长,蒴果较多,籽粒饱满。笔者认为,栽培条件较好的地块,应适当增加株数,使单株生育稍受抑制,群体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应种得稀些,单株生育环境能得到改善,地力也能承担。
确定合理的密度,要与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灌水等栽培技术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1).密度要适应品种特性
中熟品种或中晚熟品种植株粗壮,主茎高,分枝长、叶片大、覆盖地面宽,单株须占有较大的营养面积,种植密度应小些,就是说要种得稀些。比如塔穗蓖麻或晋蓖麻1号,株高2.1米,分枝4~5个,主茎高88厘米,每亩株数以800株为宜。哲蓖1号株高1.8米,分枝2~4个,主茎高33厘米。在中等肥力的平原水浇地每亩株数以1800株为宜(表6)。肥沃的平原水浇地可减为1600株。坨沼瘠薄地可增加到2200~2400株,甚至每亩2600株左右。
表6 哲蓖1号不同密度的产量比较
密度
(株/亩)
|
单株穗数
(个)
|
每穗粒数
(粒)
|
百粒重
(克)
|
单株产量
(克)
|
亩产量(千克)
|
产量对比(%)
|
1200
|
7
|
43.6
|
28.3
|
86.5
|
103.8
|
100
|
1800
|
5.8
|
40.1
|
28.7
|
66.7
|
120.1
|
115.7
|
2400
|
5.1
|
37.7
|
29.5
|
56.7
|
136.1
|
131.1
|
通过哲蓖1号种植密度试验,还可以看出:合理密度不仅能提高产量,且能提高种子质量,并提早成熟。因为密度合理了,主穗和一级分枝穗发育正常,二级分枝减少,三级分枝被抑制。蓖麻总产量主要由主穗和一级分枝穗构成。比如每亩2400株的主穗和一级分枝穗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0~94%;而每亩1000株的主穗和一级分枝穗产量还占不到总产量的50%。主穗和一级分枝穗的形成和生长,正处在植株“身强体壮”的阶段,新陈代谢旺盛,温度和光照条件好,养分和水分运输距离相对较近。因而所结的种子成熟度高,光泽良好,百粒重约为1.2克。用来播种繁殖可使后代增产和早熟。根据前苏联试验资料,主穗种子留种可增产10%,并早熟4~9天。
(2).密度要与土壤肥力相适应
密度与土壤肥力如何适应?这个问题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论点:有些人主张肥沃地宜稀,瘠薄地宜密;施肥多的宜稀,施肥少的宜密。理由是肥沃地和施肥多的地块,蓖麻植株生长茂盛,单株发育良好,太密了易发生遮荫郁闭而致徒长倒伏。薄地及施肥少的地块,根系生长差,植株矮小,分枝少,只有增加株数才能占满地面空间而提高产量。另有些人主张肥力高的地块宜密,因其养分充足可满足较密群体的生长需要。而瘠薄少肥的地块,承载养活不起较多的植株,单株必须有个较大的营养面积,才能维持正常生育。一批蓖麻高产田,一般都是通过多施肥料并提高密度而获得高产的。生产实践证明,选用肥沃的土地、增施肥料、增加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正确途径。一些盐碱地、旱薄地、不施肥的卫生田,种得稀尚且长不好,如果种得稠了则茎叶多、蒴果少、产量低。投入和产出是一致的。
合理密植与增施氮素肥料的增产能力是相互依赖的。这两个增产因素互相依赖到什么程度?内蒙古哲盟农科所于1985~1987年进行了哲蓖1号合理密植与施用氮磷肥料综合试验,找出两条规律:一是合理密植的增产能力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二是合理密植的增产能力与磷肥施量的相关性极小。比如氮肥的增产能力可因合理密植而提高7倍。而密植的增产能力因为增施氮肥只提高了1倍。这一规律突出地说明,在瘠薄地种植蓖麻合理密植很重要。也说明增施氮肥必须与合理密植相结合,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氮肥的增产作用。
(3).密度要与浇水条件相适应
水地有灌溉条件,水分充足,能供养较多的植株生长,种植密度宜大。干旱地区是雨养农业,全凭降雨,天旱雨少,土壤水分缺乏,种稠了将有限的水分消耗于生枝长叶,致使有效果穗少、果穗短、蒴果稀、产量低。应该种得稀些,这和密度与施肥的关系一样,道理相同。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各地种植蓖麻的密度,可参考以下的密度范围。
内蒙古、吉林等省区种植蓖哲1号品种的密度范围为每亩1600~2000株(瘠薄地宜密、肥沃地宜稀)。科左中旗经验是,高产地块为每亩1600株,中产地块为每亩1800株,低产地块为每亩2200株。
山西、甘肃等省种植晋蓖麻1号品种,平川水肥地每亩600~800株,沟平地每亩约800株,坡梁旱地为每亩800~1000株。种植农家早熟品种每亩1000~1200株。
河南省种植油蓖4号、5号等品种,在河川地及黄河滩涂地为每亩500~600株,豫西丘陵旱薄地为每亩800~1000株,旱地肥地为每亩600~800株。
多年生蓖麻每亩300株左右。饲养蓖麻蚕的地区应种得再密一些,以增加产叶量,供蚕饲用。
合理密植不仅单纯要求有较多的株数,还要配合适当的株行距。株行距调配适当,改善了田间小气候,更能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发育。哲蓖1号株行距的配置,水肥地为60厘米×70厘米,中肥力地为60厘米×60厘米,旱薄地为50厘米×60厘米,每亩1500~2200株为合适。晋蓖麻1号株行距配置以80厘米×100厘米或90厘米×100厘米,每亩700~800株为合适。前苏联蓖麻生产多采用70厘米×70厘米的方形穴播方式。
6、实行间作套种,提高农田效益
我国北方蓖麻主要产区种植蓖麻,大部分采用一季清种的方式。清种也叫单种或纯种,就是一块地上只种蓖麻一种作物。它的特点是作物单一,播种、铲耥、施肥、浇水、收获等田间作业方便,适合使用农业机具。春播、秋收、冬休闲,一年一季。南方一些省区如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的一些地区,一年四季能都种,而有春播、夏播和秋播的区分。多年生的蓖麻更省劲,种一次可收获10~15年,不必年年播种。
蓖麻主要产区的群众,积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为增加农田效益,摸索出蓖麻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的方法,多种多收效益倍增。
(1).间作
间作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按一定的行数比例相间种植。蓖麻与其它作物间作,是利用别的低秆作物为其创造密植的环境,相当于在清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蓖麻的行距,改善了光照、通风、温湿度等田间小气候,因而增产。间作方式丰富多采,各有千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蓖麻与豆类间作:蓖麻株行距大,地面空隙小;苗期生长慢,地面裸露时间长,对豆类生长发育有利。蓖麻植株长大封垄遮阴时,早熟豆类已接近成熟,受影响较小。豆类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为土壤培养肥力。豆类收获后根瘤残留地里为蓖麻利用,增加了产值,培肥了土壤。据河南省三门峡市群众结比,蓖麻间作绿豆的比蓖麻单作的增加产值16%,间作大豆增加产值10.7%。间作方式是在蓖麻行间点种1~2行绿豆或黄豆,豆类株距密些。河南、湖北、山西、河北等省群众采用这种间作方式的极多。
[2]蓖麻与马铃薯间作:选用夏马铃薯品种,较耐荫,成熟早,受蓖麻遮荫影响小。两行蓖麻间种1~2行马铃薯,可比单作蓖麻增加产值9.4%。华北各省及河南、陕西等地采用这种间作方式的很多。据内蒙古哲盟农科所试验,以两行蓖麻间作两行马铃薯(蓖麻折合每亩3600株)的产量最高,折合亩产蓖麻219.9千克。
[3]蓖麻与甘薯间作:选用早熟甘薯品种,在两行蓖麻之间栽种1行甘薯。
曾经有人怀疑,蓖麻植株内产生有毒物质,蓖麻行间种的甘薯、马铃薯是否被污染而有了毒质,引起人们食后中毒。这种怀疑很天真而无根据。蓖麻植株内的毒素存在于种子及茎叶中,种子内含有毒素2.8~3%,幼嫩茎叶内含有0.7~1%,干茎叶中含有3.3%。因而人和畜禽误食较多的种子、叶片时,可能发生中毒现象,本书“蓖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一节中已有详述。
蓖麻植株中的有毒物质,是由叶片产生后输送积累到种子中的。这段“工艺流程”完全是在蓖麻植株体内进行的,不曾污染到土壤、空气中,更不会污染到间作的作物体内。
科学家想把蓖麻体内的毒素,引进、移植、接种到别的作物中,尚无良策。想把蓖麻籽饼粕中的毒素排除出去,进行脱毒处理,还未找到脱毒彻底、经济有效、可供实用的方法,毒素哪能轻而易举地从蓖麻转移到豆类、薯类中?所以蓖麻行间套种的作物尽可放心食用而不必狐疑。山西省陵川县庄里村有户农民种了3亩蓖麻间作马铃薯,获得双丰收。马铃薯全部供全家食用了,始终未发现有中毒的迹象。迄今也未曾看到过吃了这种间作食物而中毒的报道。
(2).套种
套种是将两种作物按比例搭配种植,先后播种交错生长,中间有一段共同生长期。这种栽培方法能较充分地利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多在无霜期较短、两季栽培时间不足,一季栽培时间有余的地方采用。
[1]春小麦套种蓖麻:耕作带宽1.5米或1.9米,每隔6行春小麦套种1行或两行蓖麻,麦收后成了清种蓖麻地。这种方式是在无霜期较短、麦收后不能复种的地方采用。内蒙古通辽市群众采用这种方法,蓖麻折合亩产204千克,小麦折合亩产436千克,分别比清种的增产53.9%和47.2%。
[2]冬小麦套种蓖麻:耕作带宽1.3米,中间种3行小麦,开春后在带间的畦埂上点种蓖麻,株距1米,每亩520株,选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对蓖麻加强管理,及时追肥浇水和整枝。这种方式是在冬麦区采用的。
[3]冬大麦套种蓖麻,复种大豆:开春后在冬大麦田中每隔两耧大麦套种1行蓖麻,大麦收割后在蓖麻行间复种3行大豆。这种方式在湖北等省无霜期长的地方采用。
蓖麻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的增产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增加了蓖麻单位面积株数:据内蒙古通辽群众经验,清种蓖麻每亩1500~1800株,亩产128千克。6行小麦间套两行蓖麻的,折合每亩蓖麻3000株,亩产223.6千克,株数增加1倍,产量提高96千克。
②发挥了边行效应:蓖麻喜光喜热,边行优势很明显。比如蓖麻与马铃薯4∶2间作的,边行蓖麻单株产量为70.7克,次边行单株产量为58.5克,边行增产20.9%。间作套种增加了边行,甚至行行都是边行,因而大幅度增产。
③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比如蓖麻与小麦套种,小麦较耐低温,播种期早,生育期短。在内蒙古3月20日播种,7月20日收获。茎秆低矮,根系较浅,成熟较早,生长季节中对其他作物影响小。蓖麻喜温,植株高大,根深叶茂,生育期长。两种作物一长一短、一深一浅、一高一低,形成复合群体结构,各自利用不同层次的耕层土壤和空间,延长了无霜期的利用。而且蓖麻出苗迟,株行距大,苗期生长慢,地面裸露面积大、裸露时间长,清种时生育前期造成地力、光、温、水、气资源的严重浪费。小麦出苗早、株数多,得以利用前期裸地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因而增产。
7、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
(1).查苗补苗
蓖麻是双子叶植物,发芽出苗时带壳拱土阻力大,出苗时皮壳留在地面下,个别苗带壳出土更较费劲。蓖麻多种在干旱瘠薄地和盐碱下湿地上,由于干土层厚或地表板结及盐碱侵蚀等原因,常出现种子不发芽或幼芽顶不出土的现象。也有因为春旱地干、覆土太厚、种子发芽率低等,都可造成缺苗断垄。所以必须在出苗期及时逐行检查,根据缺苗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成片成行缺苗的要补种,缺苗少的要移栽补苗。补种前要浸种催芽,用25~30℃的温水浸种24小时,捞出堆放,上下铺盖麻袋,放在热炕上或其他暖和的地方,待有部分种皮破口露出芽尖,大部分种子吸水萌发,可立即开穴播种,以加快出苗,追赶大苗。通过浸种催芽处理可提早出苗4天;只浸种不催芽的可提早出苗两天;剥掉种阜播种的可提早出苗1天。
蓖麻移栽成活率较高。因其幼根生长快,幼苗壮实,容易恢复生长。苗龄越小其根越短,移栽时伤根少,成活率越高。要趁子叶期移栽,这时主根已长达20厘米上下,掘苗时要深掘。要在阴天下午及傍晚移苗,减少叶面蒸腾,容易“返苗”恢复生长。根部要多带土,穴中坐水,或随栽随浇水。移栽操作细致规整,成活率可达90%以上,虽然蓖麻株行距宽,苗数少,操作方便,但毕竟需要挖穴、掘苗、栽苗、浇水,较费工,还要有水源。大面积移栽难以推广。更显得一播全苗的重要。
(2).间苗定苗
国内各地种植的蓖麻品种,在光照适应性上属于中间类型,介于长日照与短日照之间。这种类型的生育特点是:苗期生长缓慢;主花序开花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旺,植株生长很快;后期生长转慢。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是为了给中期快速生长打基础。因而间苗、定苗和苗期中耕除草治虫,都是很重要的管理措施。
播种蓖麻大多采用穴播或开沟点播,每穴下籽3粒,出土3苗。如不及时疏苗则幼苗拥挤,互相争光争水争养分,使幼茎细弱不壮实。据内蒙古哲盟农科所及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解剖观察,早熟蓖麻品种长出3片真叶时花芽即开始分化(生长锥开始伸长),4叶期小花分化;中熟品种长出8片真叶时花芽开始分化,10叶期小花分化。花序上的花朵数随之确定。环境适宜发育良好时,花序上分化的小花多,来日结成的蒴果多。如果间苗迟了,幼苗拥挤,生长不旺不壮时,花序上分化的小花数目少;往后即使追肥浇水促进,也难以增多。可见间苗迟早对植株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都有很大关系。
据前苏联试验资料报道,蓖麻齐苗期即进行间苗的,亩产种子78千克,3~4片真叶期间苗的亩产99.3千克,5~6片真叶期间苗的亩产64千克。该试验是一次定苗,定苗太早了,发生虫害造成缺苗影响产量;5~6叶期间苗显然太晚,造成弱苗瘦苗而大幅度减产。
根据解剖观察及试验结果,认为蓖麻应实行二次定苗,第一次在子叶期或一对真叶尚未长大时疏苗,每穴留两苗,要“打开单棵”。第二次是在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株。遇有缺苗可酌情留双苗。盐碱地为防止碱死苗造成缺苗,定苗时间可稍推迟。
大苗壮苗吸收力强,对土壤水分和养料吸收得快,吸收得多,发育得好而产量高。小苗弱苗相反,发育受到抑制,单株产量较低。间苗定苗时要拔除弱苗、小苗和虫蚀苗,留下大苗壮苗。蓖麻单株占地宽,缺一苗空一片,浪费了有限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定苗时要在缺苗相邻处每穴留双株,以弥补缺苗。
(3).中耕除草
中耕是为了疏松土壤,调节土壤水、气、热状况,破除地表板结和清除杂草。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松土切断了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可保墒防旱。抑制土壤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减轻盐碱对幼苗危害。表层土壤疏松后,雨水容易下渗,减少地表雨水径流。清除苗周杂草,助苗生长。所以不论哪种土壤,何种类型的土地,都需及时中耕。
蓖麻对杂草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这种功能在生长中后期才显示出来。当一级分枝长起,茎叶迅速生长,宽大的掌状叶片层层重叠,形成严密的郁闭状态,遮蔽地面上空,杂草就长不起来。但在苗期生长缓慢,株行距又大,地面裸露时间长,杂草容易滋长;而且土壤水分蒸发快,旱情容易发生。所以,蓖麻地中耕除草和松土保墒更有必要,要及早动手。
蓖麻生育期间要作到细锄、深耥、高培土。一般要中耕(铲耥)2~3次,第一次是在3~4片真叶期结合定苗进行。这次中耕要浅,要细致,把幼苗周围近旁的小草除尽,避免与苗紧挨的小草长大后难以用锄清除。有的地方在铲草后3~5天耥地,耥深8~10厘米,不培土。第二次中耕在定苗七八天后,对保墒防旱,促苗茁壮生长有良好作用。第三次中耕要在封行之前进行,迟了易损伤茎叶或折断分枝。这次耥地要求结合培土,把土堆到茎基部,增强抗风力,防止倒伏。土层薄的地还有增厚根际土壤的功效。
旱地更应早锄、勤锄和雨后锄,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良好的底墒。正如群众说的“锄头上有水”。盐碱地苗期遇到小雨,表层浓厚的盐分被雨水溶解,下渗到根部,腐蚀幼根,最容易发生大片死苗现象。雨后中耕松土可减轻碱害。
近年来除草剂的功效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只要使用方法正确,可节省人工,除得干净,不伤害苗株。适于蓖麻的除草剂有氟乐灵、扑草净等。氟乐灵能有效地杀死单子叶杂草(窄叶杂草),对蓖麻苗无害。每亩用药剂300克加水20升,播种前10天均匀地喷洒在地面上,耙入土壤中。如在播种后施用,要减少用量,并在播种后3天以内喷洒,以免出苗时发生药害。扑草净消灭阔叶杂草效果较好,每亩施用50%的扑草净200克加水20升,播种后3天内喷洒地面,耙入土壤中,杀死萌发的杂草幼芽。应用这两种除草可基本消灭1年生杂草。施用时要掌握用量,药量少了效果不佳,多了易发生药害。至于加水多少,可适当增减。
(4).追肥
出苗后施用后的肥料称为追肥。蓖麻生育周期中吸收的肥料较多,单靠基肥和种肥不能满足生长中后期对养分的需要。生育后期是蓖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也是影响产量和含油量高低的关键时期。肥料盈缺与生产结果的关系很大。要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种类和数量、水分供应等情况及时追肥。
追肥大都使用速效性化肥,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等。追施腐熟的人粪尿和草木灰等农家肥更为理想,比单纯施用化肥的好处多。追施磷肥的效果不大。
追肥的数量和时期,要根据蓖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和施用基肥多少来确定。植株主茎现蕾,标志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生长发育加快,株体每日增长量极大,消耗的养料增多。追肥应安排在主茎现蕾后,及时供应其迅速生长的需要。
土壤中追施的化肥,并非全部被作物吸收,而有一部分挥发了,追肥方法不科学时肥效损失的更多。正常施入土壤中的化肥有三个去向: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被土壤胶体所吸附;还有一部分变成气态挥发掉,或被雨水淋溶,渗入土壤深处。据辽宁省农科院栽培研究所研究结果:常用氮素化肥中,碳酸氢铵最易挥发,尿素次之,硫酸铵较稳定。施入土中覆土较厚的挥发损失得少;覆土厚达10厘米时,即使不稳定的碳酸氢铵也几乎没有挥发损失(表7)。因而追施化肥一定要施得深些,才能保持较高的肥效。那种把化肥撒在地面上而不立即浇水或不立即锄
地覆土的施法,被人讥为是向空气施肥。
砂质壤土的有机质含量及胶质都较低,对氨的吸附力较差,加上通气性能好,使氮肥易于分解和挥发,追肥深度更为重要。
表7
氮素化肥不同追施深度挥发量测定(%)
测定期
(追肥后)
|
尿素追施深度(厘米)
|
碳酸氢铵追施深度(厘米)
|
硫酸铵追施深度(厘米)
|
3
|
6
|
9
|
3
|
6
|
9
|
3
|
6
|
9
|
2~6天
|
8.7
|
2.8
|
0.025
|
9.5
|
2.1
|
0.01
|
0.03
|
0.005
|
0
|
7~11天
|
8.35
|
2.4
|
0
|
8.5
|
2.0
|
0.01
|
0.025
|
0
|
0
|
12~16天
|
6.9
|
1.95
|
0
|
8.55
|
1.4
|
0
|
0.02
|
0
|
0
|
通常采用的追肥方法有穴追和条追两种。穴追是在距离蓖麻根际10~15厘米处开小穴,施入化肥随即覆土掩埋。条追是用开沟器具在行间开长沟,撒入化肥后覆土搂平。也有撒施追肥的,把化肥撒在株行间(俗称6月雪),随即浇水溶解渗入土中,地稍干后锄地破除板结,混拌土壤与化肥。这种方法进度快,但肥料挥发量较多。旱地没有浇水条件,不能采用撒施追肥的办法。深施化肥不仅能减少挥发,提高利用率,而且肥效持续时间长。比如硝铵、尿素等氮素化肥,浅追覆土3厘米的吸收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肥力持续15~20天。而深追覆土10厘米的吸收利用率可达50~70%,肥力可维持30~40天。
叶面喷施也叫根外追肥。蓖麻叶片有直接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向叶面上喷施的化肥能被迅速吸收利用,收效很快。一般是在主花序开花期或一级分枝结果期,喷施微量元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硼酸、三十烷醇等,增产效果显著。本书“蓖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节中已有较详细的介绍。
(5).浇水
蓖麻生育过程中吸收水分的一般规律是:苗期苗株小气温低,消耗的水分少,而且幼根扎得深,有一定的抗旱力,可以不浇水或迟浇水,实行蹲苗。若在干旱年份干旱地区幼苗受旱时浇水,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主茎花序开花前和开花期,植株生长量最大,需水需肥极多,是水肥供应的关键时期,这时浇水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可依当地的墒情雨情,在主茎花序现蕾后、开花前及开花后浇水2~3次,不使遭受干旱,这对提高产量和含油率有重要意义。
浇水方法大有讲究。畦种井浇的地区采用小畦浇法节约水。渠灌地区采用大畦条浇进度快。垄作地区实行沟浇,灌水深度控制在垄台高度的2/3处,让水逐渐渗透到根部,保持垄台顶部土壤的疏松。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浇水匀,而且易使地下水位增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应避免使用这种浇法。
盐碱地灌水,通常采用大水灌溉。既为蓖麻提供了用水,又可淋盐洗盐,把地表积累的盐分溶解后随水渗到下层,可减轻碱害。大水灌溉必须有灌有排,把多余的盐碱水排出地外。内蒙古杭锦后旗盐碱地灌水的经验是:苗期灌小灌早,此时蓖麻苗小地温低,盐碱浓度也低,侧根尚未下扎,不易受下渗的盐碱危害。到了主茎现蕾期植株长大,耐盐性增强,且需要水分较多,可用大小大灌,以供给生长用水和压抑盐碱。唯有在苗高30厘米不大不小时,侧根已下扎长约25厘米,上层土壤盐分浓度已增高,这时灌水不当,正好把地表盐碱下压到侧根层,就容易造成碱害,碱蚀侧根使苗株枯死。这个时期的正确灌水方法是水量较大些,盐分溶解后渗到侧根底下,才不致损伤侧根。
凡是浇灌后的地块,地皮干燥发白应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创造疏松隔离层,防止水分蒸发,以保蓄地墒和抑制盐碱上升。
北方大部分地区是春旱秋涝。春夏久旱不雨,要浇水造墒抗旱;进入雨季又是霪雨连绵或大雨滂沱,低洼下湿及土壤粘重地块易发生田间积水。如果蓖麻受淹时间长了,根系缺乏氧气,不能正常呼吸,易致窒息枯死。防涝就是防止田间积水或缩短积水时间,以维持根系活力。常用防涝措施是:高培土。培土掩埋根基部,使根系生长牢靠,防止地软遇风倒伏。行间开沟。像垄作一样,开花前用耠子顺垄背冲沟,沟深10厘米,雨水可顺沟排出田外。挖排水沟。低洼易涝区,可在地边挖掘较深的排水沟,将水导至远处。地边打坝垒埝。防止别处的水流进地里。
8、盐碱地播种、保苗技术
(1).盐碱土的性质及危害性
盐碱土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盐土含有一种又咸又苦可溶于水的盐类,主要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芒硝)等,越靠近地面含量越多。从外表看可分为3种盐土:土表有白色盐结皮的叫结皮盐土;土壤呈暗黑色而潮湿的叫潮湿盐土;土表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疏松层,可踩出较深脚印的叫疏松盐土。
碱土含可溶性盐类并不多,却含大量的碳酸钠(苏打),属于碱性,对庄稼危害性大。碱土的特性是“干旱硬,湿时粘”。耕种、保苗都比较困难。
盐碱土对蓖麻生长发育有两种不利影响:一种是土壤中盐碱溶液浓充大,蓖麻根系难以吸收水分,造成生理干旱。另一种是盐碱土中的有害成分对蓖麻有毒害。例如碳酸钠提高了土壤酸碱度,使土壤结构变坏,通气性不良,透水性降低。在这种环境中有许多养分难以被吸收利用,根系难以生长。必须适应盐碱土性质,采取趋利避害耕作栽培措施。
(2).水盐运行规律
盐碱地种植蓖麻,先要摸清土壤盐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便适应其变化特点,采取防盐、躲盐、压盐等栽培措施,争取保苗和高产。
盐碱土中的盐碱成分都溶解于水中,随着水分的运动而上升或下降,“盐随水来,盐随水走”。水和盐的活动难以分开,总称为水盐运动规律。此项规律又是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变化。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土壤逐渐解冻,出现返浆同时出现返碱。春风多、风沙大,春雨稀少,空气干燥。加之地面裸露,蒸发强烈,盐碱随着毛细管水上升到地面,水分蒸发散失,盐分积聚在地表。这是积盐过程也叫返碱现象。对蓖麻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十分不利。
夏季地面被浓密的茎叶覆盖,水分蒸发少;降雨量较多,可把地表盐分溶解淋渗到土壤下层,也就是群众说的“水往地下渗,碱往地上煞”,出现脱盐现象。使表层盐分减少,对植株生长影响减少。
秋季天高气爽,庄稼收获,地面重又裸露,蒸发量比夏季高,盐碱又往地面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上升时间也短。冬季气候寒冷,土壤结冻,盐碱上下移动很少,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群众对这种季节性的水盐运动规律总结为:“春天返,夏天煞,秋天慢慢往上爬,冬天大致无变化”。说明盐碱危害最重时期在春季,而春季又是蓖麻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期,最不耐盐碱。必须抓紧播种出苗这个关键,采取保苗技术。只要能捉住苗并保住苗,之后植株长大,耐盐力增强,盐碱危害程度就显得轻了。
(3).盐碱地蓖麻栽培技术
综合盐碱地区广大群众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学实验结果,提出以下几项盐碱地种植蓖麻的栽培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将能收到预期效果。
[1]深耕改土:深耕把盐分较多的表层土壤翻压到下层,再配合适时耙耢,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盐分随水上升,可减少地表盐分积累,对蓖麻发芽出苗有利。据天津市科情报研究所调查,深翻后0~20厘米土层脱盐率高达78%(表8)。
表8 深翻与未深翻地不同层次土壤盐分比较(%)
取样层次(厘米)
|
未深翻地盐分含量
|
深翻地盐分含量
|
脱盐率
|
0~20
|
0.861
|
0.187
|
78.29
|
20~40
|
0.456
|
0.181
|
60.30
|
40~60
|
0.373
|
0.201
|
46.12
|
60~80
|
0.365
|
0.204
|
44.11
|
80~100
|
0.325
|
0.304
|
5.13
|
[2]围壕垦种:在苏打盐碱土地区,实行小区围垦种植蓖麻。按地形在一些低洼地及轻度盐渍化草甸土耕地的周围,挖沟修壕,沟深约1米,向内堆土筑埂,防止壕外盐分从高处借地表流渗入壕内。并可使壕内地下水位降低,盐分顺排水沟排出,壕内的蓖麻少受碱害。
[3]避盐播种:通常采用穴种(埯种)和沟种两种播种方法。春季土壤盐分多积聚在地表,其下层盐分较少。据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调查,春季0~5厘米表层盐分含量为1~2.5,5~10厘米土层盐分仅0.2~0.4%。穴种的先扒去盐分浓厚的表土层,把种子种在盐分较淡的湿土中。沟种的采用深开沟浅覆土的播种法。东北各省垄作地区采用深耥垄沟,把表土培到垄帮上,在墒好盐少的沟底播种。盐碱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湿度较大,土性阴,地温低,而地表温度较高。播种时应种得浅些,利于出苗。
[4]播量大、间苗早、定苗晚:盐碱地出苗难、出苗率低、死苗多,播种量应增加,每穴要下籽4~5粒。盐碱地有盐斑,碱性不匀,出苗也不匀,盐碱轻的地方出苗多,形成拥挤。要提早疏苗,防止苗荒。应在子叶期疏苗,每穴留2~3苗,并打开单苗。盐碱地死苗多,小雨后有死苗,碱重处有死苗,所以应推迟到4~5片真叶期再定苗,每穴留1苗。条播的留苗密度应大些,以防继续死苗。
[5]增施基肥,加用磷肥:增施基肥可为蓖麻生长提供养分,而且对改良盐碱地有重要意义。农家肥给土壤增加了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减少水分蒸发,能抑制盐碱向地表聚集,提高地温。增施农家肥后,加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大量有机酸,能中和碱性。施用过磷酸钙可降低耕作层的酸碱度,有利于保苗,减轻碱害。
[6]与草木犀实行轮作或间作:这对培养地力、改良盐碱地有良好作用。据新疆科研单位研究,在土壤含盐量高达0.84~1.25%、氯离子达0.017~0.023%的逆境中,对白花草木犀苗期生长影响不大,证明它的耐盐能力很强。据黑龙江土壤研究单位试验报道,每亩翻压草木犀鲜草1600千克,能使表土脱盐11%,20~30厘米土层脱盐20%。吉林省农安县试验,在苏打土上每亩翻压草木犀1300千克,土壤氢离子浓度由0.316nmol/L(pH9.5)变为1.26
nmol/L(pH8.9);碱化度由27.5%降至21.5%;有机质含量由1.46%增加到1.59%。吉林农业大学在苏打碱斑上翻压草木犀,使土壤脱盐率达到30%,钠离子降低41.8%,全氮增加53%,有效磷增加5倍。许多试验证明,草木犀有明显的改良盐碱作用。由于种草木犀当年没有经济效益,群众难以接受,若与蓖麻实行间作,促使蓖麻当年增产受益,群众就乐于种植。
上述几项栽培技术,是盐碱地区广大群众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平凡的技术通过认真执行,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增产威力,收丰丰硕的效果。我国还有约7000万亩可耕的盐碱下湿地,可供种植蓖麻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利用耐盐力较强的蓖麻,大力开发广阔无垠的盐碱地,实有可为。
9、地膜覆盖种植法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自1979年引入我国以来,发展速度之快,增产效果之大,经济效益之高,是其他增产措施所不及。1982年试用面积推广到177万亩,1984年猛增到2000万亩,1986年扩大到2700万亩,遍布全国各地。此项技术对今后蓖麻生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我国蓖麻集中产区的内蒙古、吉林、辽宁、山西等省区,蓖麻田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干旱地区、高纬度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及盐碱下湿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都较差,而地膜覆盖恰能在这类不良环境中发挥作用。
(1).地膜覆盖对旱地蓖麻生产的作用
旱地蓖麻生产的限制因素是水,如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是增产的关键。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有很大的保墒节水作用,能使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提高32~65%,可节约1/3的生产用水。它的节水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墒提墒:盖膜之后有效地阻止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作用。据吉林省通化地区农科所调查,0~10厘米土壤含水量,5月10日覆盖地膜的比不覆盖的高8.5%,8月20日高4.9%,9月10日高3.3%。据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测定,苗期仅降雨9.1毫米的旱地,6月17日0~10厘米土壤含水量露地的为0.8%;覆盖的则为4.9%。表明地膜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由于土壤上层和下层的温度有差异,使较深层的土壤水分不断向上层移动,并经地表向大气中蒸发。地膜覆盖后耕作层地温提高,土壤上下层的温差增大,使60~70厘米以下的土壤水分向上层移动的数量增加,并在上层积集,起到明显的提墒作用。
[2]提高水分利用率:地膜覆盖后地温增高,播种期早,作物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吸水力强,所以能提高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率。
(2).地膜覆盖对高寒地区蓖麻生产的作用
高寒地区气温低、无霜期短,使用的蓖麻品种大多数是生育期短、成熟早、茎秆低的品种,限制了产量的提高。而生育期较长、产量较高的品种在这些地区难以成熟。地膜覆盖可减少热能的散失,提高地温,增加有效土壤积温。
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所观察,在每天的低温时间(2~6时),覆膜的比露地的地温增高2~2.5℃;每天的高温时间(16~18时),覆膜的比露地的地温增高1.2℃。地膜覆盖一般可使土壤有效积温增加200~300℃。由于增温效应,促使蓖麻提早成熟。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观察,蓖麻从出苗到开花所需日数在气温为17.9℃时为45天,19.4℃时缩短为40天,20.9℃时只需32天。地膜覆盖的蓖麻主穗成熟期可提早5~10天。从而使生育期较长、产量较主同的中晚熟品种引进到高寒地区能正常成熟。
比如内蒙古哲里木盟及吉林省白城地区,一向种植早熟蓖麻品种,主穗生产期在当地仅77~91天。引进的塔穗类型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主穗生产期为115天,一级分枝穗生育期长达136天,在当地不能正常成熟。吉林省白城地区农科所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使高产中晚熟的蓖麻品种在当地能正常成熟。而且地膜覆盖可提早播种,使植株提早进入开花期,延长了生殖生长日数,有效分枝穗增多,蒴果数增加,百粒重增高,增产增收。又据内蒙古科左中旗试验,地膜覆盖的蓖麻比不覆盖的早成熟15天。从而使中晚熟的高产蓖麻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向北推移,改变了高寒区蓖麻品种单一的局面。
(3).地膜覆盖对盐碱地蓖麻生产的作用
盐碱地的危害,主要在作物生育阶段的早期,抑制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所以播种和保苗是盐碱地生产的关键。盐碱地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上层的盐碱含量,抑制盐碱成分的上升,减轻有害离子对作物根系的毒害作用。据在山西省应县的盐碱地测定,地膜覆盖的比露地的0~5厘米土壤含盐量减少0.16个百分点。这对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蓖麻,有重要意义。
(4).地膜覆盖对蓖麻地土壤环境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蓖麻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光、水、肥、气、温等方面。
[1]提高光能利用率:地膜本身及膜下附着的水珠,对光有一定的反射性能,可增加近地面的光量,增加对覆盖作物的光照强度,提高作物光合能力。以露地的反射率为100%,则覆盖透明膜的反射率为258.2%。
[2]省水保墒:地膜覆盖能使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提高32%以上,也就是能节约用水1/3。如将覆盖栽培与渗灌结合,将会缓和发展生产与水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3]促进养分转化:覆盖后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矿化作用增强,使养分加速分解,作物根系吸收能力也增强,特别是对磷的吸收力提高1~3倍。养分转化加快,易造成覆盖作物后期早衰,因此,要增施基肥,并掺用磷肥。
[4]加大了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据测定,覆盖透明膜的比露地栽培的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两倍以上。
[5]提高了地温:前文已有介绍。
(5).蓖麻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1]整地及施肥:实行地膜覆盖的蓖麻地,要选用中等肥力以上的平地或沟平地,才能发挥增产潜力。针对北方蓖麻产区冬春干旱雨雪稀少、风多风大跑墒快的特点,要进行秋深耕,深度为25厘米以上,除净根茬,耕后耙平。盐碱地深耕后不耙,晾地晒垡。早春顶凌耙耢保墒。整地要达到上虚下实无坷位,平整细碎无根茬的标准。
地膜覆盖田不便追肥,基肥要一次施足。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饼肥50千克,再加硝铵20千克,搅和均匀,随秋耕施入土中。提倡条施和深施,可节省肥料保持肥效。
[2]选种及催芽:地膜覆盖加长了无霜期,一些晚熟高产的蓖麻品种,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推广,而且只有利用晚熟高产品种才能收到较大的经济效益。据内蒙古哲盟农科所盖膜试验,中晚熟品种宝塔蓖麻亩产262.5千克,比未覆盖的增产101.2%;比盖膜的勋变品系增产16.2%;比盖膜的293-21品系增产24.3%。证明中晚熟高产的塔穗类型品种或杂交种适于地膜覆盖使用。高寒地区及无霜期短的地区,要选用比当地露地生育期长的高产品种。还要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损伤、无虫蛀的种子,发挥“母壮儿肥”的增产作用。
蓖麻种子种皮厚而坚硬,油分大,吸水发芽所需时间较长,对出苗不利,应进行烫促催芽。方法是:将选好的种子倒入开水中,不停地拌搅,浸烫2~3分钟后,用20~30℃的温水浸泡1夜捞出,下下覆盖湿麻袋,放在温暖的地方,待胚芽露出长约0.5厘米,或仅露出白尖时即可播种。
[3]盖膜及播种:按照盖膜与播种的先后程序,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先播种后覆盖,出苗后破孔放出蓖麻苗。这种方式利于机械播种,但因覆盖得迟,不利于保墒。有时因覆土后播种穴的位置不明显,地膜偏离了播种穴。而且破孔放苗费时费事,如果放苗不及时,还易烧伤幼苗。这种方式适用于有机播条件、墒情好的水浇地和下湿地。二是先铺地膜后播种。早春趁墒情好的时候,整好地随即铺地膜。播种时打也点播,用湿土封严播种孔。这种方式趁墒盖膜,利于保墒;播种期主动,因等待催芽迟播几天也无妨;不发生膜下烫苗现象。这种方式适用于旱地及浇水无保证的水地。
由于蓖麻株行距宽,故有两种盖膜方法供选择。一种是穴盖膜或称塘式盖膜。地膜长宽各40厘米正方形,1穴1盖。与条盖相比可节约2/3的地膜。播种穴要略高于四周地面,容易使地膜与土表紧贴,以减少膜内空隙。另一种是条盖膜,依行距宽窄1行盖膜1幅。也可将幅宽80厘米的地膜裁成两条,1行盖膜1条。如果选用哲蓖1号等早熟品种,其植株较小而密度较高,可用一整幅地膜覆盖两行蓖麻。盐碱地应在返碱前整地盖膜,以抑制盐分上升,这是盐碱地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盖膜迟了其防盐作用降低。盖膜后两三天,膜内温度增高,地面湿润,即可打孔播种。盖膜栽培的播种期要适当,从播种到出苗通常只需18~20天,播种过早,出苗后易受霜冻。所以应在常年终霜日期之前15~18天下种,作到种在霜前,出在霜后。至于播种深度与播种量等,与露地播种一样,唯须注意用湿土严封播种孔,不使通风漏气。
塑料薄膜可选用幅宽80厘米的微膜或线型膜。微膜乳白色,极薄,韧度较高,不易破裂,成本很低。线型膜有较高的拉伸度和抗穿刺能力,耐高温和低温,不易破损,成本较低。地膜要铺平,紧贴地面,四周用土压严、压实。采用条盖膜的要在膜上每隔5~7米压1条土腰带,防止风把地膜鼓起。盖膜要作到隔夜不隔晌(盖膜进行中因故中断,宁隔1夜不隔1下午,因为隔晌易跑墒),盖早不盖迟,盖湿不盖干。
盖膜后膜内水肥和温度优越,杂草生长繁茂。膜下杂草不便清除,势必与蓖麻苗争水、争肥、争空间,杂草长大后鼓起撑破地膜。为抑制杂草消灭杂草,最好在整地后使用除草剂处理土壤。比如每亩用拉索乳油150克,加水40升,均匀喷洒在地面上,然后铺盖地膜。
[4]田间管理
①保护地膜:播种之后要检查一遍,地膜周围及播种孔有无不严实的地方,地膜有无破损处,发现漏洞要立即加固。大风起时,要冒着风到田间巡查条盖的地块,遇有被刮破或刮起的地方要立即压实,不使整条整幅地膜被掀起吹跑。
②护苗和放苗:地膜覆盖蓖麻播种后,18~20天可出苗。出苗前下了雨,播种穴上的覆土板结,可用手捏碎破除,助苗出土。先播种而后条盖地膜的,待子叶平展后如无降温预报,即可破孔放苗。放苗时间应避开中午及大风天气,幼苗柔嫩经不起突然改变环境的刺激。
③清除废膜:蓖麻收获后要彻底清除残膜碎屑,以免妨碍田间作业及后茬作物扎根生长。也可在蓖麻收获完毕之前,趁地膜尚未破碎时清除,唯须防止扯伤蓖麻茎枝。
④其他管理:间苗定苗、行间除草松土、治虫、沟浇、整枝、收墒等作业,与露地栽培一样。
10、整枝打切
农作物整枝技术是传统农业的一项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这项技术运用于蓖麻生产上却是近10余年来的新鲜事。70年代末曾有关于蓖麻整枝的报道,只是个别的零星的带有试验性质的应用。作为一项成熟的、主要的增产技术,在山西省永和县全县范围内5万亩面积上连年普及推广,并被列为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这在全国尚属罕见(第二届全国蓖麻学术讨论会上各路专家现场参观后的评语)。该县万户农民,户户都有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整枝技术的能手。
(1).蓖麻整枝的意义
蓖麻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生产力。在目前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的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即易形成蓖麻植株的高、大、空现象,增不了产。另一个增产途径是提高单株生产力。单株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单株上的果穗数,每穗蒴果数和百粒重,这三个因子中,果穗数是主导因子,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农家早熟品种,主穗很短,蒴果很少,其果穗数左右着单株生产力。至于中晚熟的塔穗型品种,主穗很长,蒴果很多,对果穗数的依赖性不算很大。
对单株生产力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子是每穗蒴果数。这与品种特性、地力肥瘦、种植密度、整枝技术及开花期间温湿度等因子密切相关。单株之间、地块之间、年度之间其蒴果数的多少都有差异,有时相差很大。至于百粒重则比较稳定,除了品种间和地膜覆盖间的粒重差异较大外,其他因子如土壤肥力、水肥供应、年度、主茎穗和分枝穗之间的粒重差异变幅不大(表9)。单靠增加粒重来提高单株产量的潜力不大。
运用整枝技术,选择最适宜的整枝模式,就可多留有效穗,增加蒴果数,增大粒重,提高单株生产力。现将蓖麻整枝增产机理分析如下:
表9
晋蓖麻1号不同部位种子粒重比较
年度
|
主茎穗
|
一级分枝穗
|
二级分枝穗
|
平均百粒重
|
盖膜
|
不盖
|
盖膜
|
不盖
|
盖膜
|
不盖
|
盖膜
|
不盖
|
1987
|
39.0
|
35.9
|
40.1
|
35.9
|
40.2
|
35.7
|
39.8
|
35.8
|
1988
|
39.9
|
36.9
|
40.3
|
37.0
|
40.7
|
36.3
|
40.3
|
36.8
|
1989
|
38.3
|
34.8
|
37.2
|
34.2
|
39.3
|
36.2
|
38.5
|
35.1
|
平均
|
39.1
|
35.9
|
39.2
|
35.7
|
40.1
|
36.1
|
39.5
|
35.9
|
[1]调整了营养生长,保证了生殖生长:蓖麻是多
稔植物,一生中多次开花,陆续生产,陆续结实。后期长出的分枝抽出的花序由于进入深秋,气温低,日照弱,生育缓慢,直到酷霜来临,茎叶调零,仍不能成熟,形成无效分枝及无效花序,徒消耗养分,影响低层果穗蒴果的饱满度。整枝就是要合理分配养分,清除那些不能正常成熟的分枝花序、果穗,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营养物质优先流向选定的果穗,保证其成熟度饱满,产量增加,群体生动地形容说:“整枝就是打破大锅饭,吃饱干活汉”。
[2]改善了株形:通过整枝控制了分枝数,改善了蓖麻株形。使之合理地利用空间,改善群体光照和通风的条件,提高叶片的光合性能。使选留下的分枝和果穗的营养物质增加,从而增强了生长势。比如,不整枝的蓖麻田枝杈丛生,叶片重叠,相互遮荫郁闭,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一级分枝叶片被二级分枝叶片掩遮,光合作用不强。整枝后只留下4~5个一级分枝,垂直分布于空间,个体和群体的光照通风环境大为改善,降低了植株高度,利于抗风抗旱。
[3]改善了授粉环境:整枝后,剪除了二级三级分枝,使一级分枝的果穗竖立在植株上部,从叶丛中解脱出来,远看很像高粱田,只见果穗不显叶片,传粉媒介穿梭往来,畅通无阻,增加了传授花粉的机会,使受粉良好,减少了因不育而脱落的蒴果,增加了饱果率。
[4]促进早熟和熟期一致:整枝摘除了主茎花序,使一级分枝早期获得较多的营养,而发育得早发育得壮,果穗长、蒴果多、产量高、品质好。而且提早成熟5~10天,成熟期一致,一次收获,节省了劳力。在一些冷凉山区可减少早霜低温冷害的威胁。
据山西省永和县连续3年布点试验结果,整枝比不整枝的平均增产幅度为:沟平地增产40.2%,旱塬地增产38.2%,坡梁地增产35.4%。平均每亩增收种子7.7~60.5千克。无霜期较短的高寒地块增产幅度更大。当地群众的说法是:“打不打,一半差;盖不盖,百十块”。意即整枝和不整枝的产量相差一半,盖膜比不盖膜的增收百元左右。
(2).蓖麻整枝的方法和模式
自80年代以来,蓖麻主要产区都有整枝打切的试验和示范,也涌现出一些整枝高产典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整枝方法和模式,一般都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使用的品种。增产幅度大小不一,增产趋势是肯定的。现在山西省永和县为例,介绍其主要的整枝模式如下,供各地参考(永和县位于吕梁山南端,黄土残塬沟壑区,年均气温9.5℃,无霜期150~180天,山坡地占75%。推广品种为晋蓖麻1号,主穗生育期115天)。
[1]五穗法:这是当地运用最早,推广面积最大,最常见的整枝模式。适用于无霜期150天左右的地区,留苗密度沟平地600~800株,旱塬地800~1000株,坡地为1000~1200株。也适用于无霜期为130天的地膜覆盖地块。
整枝时间和方法:第一次于6月上中旬蓖麻主茎6~7片真叶期,未见花蕾之前,摘除主茎顶尖(摘除主茎花序)。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选留5个一级分枝,其余分枝一律摘除。第三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剪除5个一级分枝上长出的二级分枝,根据地力和苗情每株酌留1~2个二级分枝穗。第四次在8月下旬,抹除所有腋芽,摘除无效花蕾。据观察,在当地8月底形成的花蕾和幼果,至降霜前都不能成熟,所以一律摘除。这样平均每株蓖麻能成5个果穗,可一次收获。此模式群众称为“五子登科”。
[2]三穗法:适合于肥力较差的旱塬地及较肥沃的旱坡地。每亩留苗800~1000株,每株留3个一级分枝,或留一个主茎穗及两个一级分枝穗。依地力及植株生长势每株上选留1~2个二级分枝穗。群众称这种模式为“桃园三结义”。
上述不留主穗整枝法的特点是:现蕾开花比较整齐一致,成熟期较早而且集中。适用于无霜期短而使用的品种生育期稍长,不整枝则分枝穗不能充分成熟的地区。
[3]一穗法:适用于高寒贫瘠的山坡旱地。每亩留苗1200株,以主茎成穗为主,打去所有的分枝。俗称“一柱香”或“一杆枪”。亩产仍达50千克左右。也有打去主茎顶尖而留两个一级分枝的。重要的是旱坡地运用此法必须选用塔穗类型优良品种,其主穗较长,利于主穗夺取丰产。
[4]多果穗整枝法:适用于农家早熟品种,主穗生育期90天。以山坡旱地为主,每亩留苗1000~1200株。整枝方法是在蓖麻植株长出6~7片真叶时,摘除顶尖,选留4个一级分枝。待一级分枝长出5~6个叶片时,摘除一级分枝顶尖,在每个一级分枝上选留2~3个二级分枝,可抽出2~3个果穗。三级分枝则全部摘除。每株可成熟8~12个果穗,穗码不大,亩产可达50~80千克。
[5]后期清理植株:据在晋中盆地观察,一级分枝上的花序,从开花到蒴果成熟历时60天,常年酷霜前40天开的花其蒴果成熟不了,初霜前30天左右形成的幼果(豆粒大)也成熟不了,到酷霜来临时,其蒴果纵然能成形,种子里仍是水浆,浪费养分。应在9月份清理植株,把无效分枝及花蕾花朵全部剪除。促使定形蒴果及嫩果能充分成熟,增加粒重。这种整枝法前期任其生长,后期只整枝一次,省工省事。增产幅度不大。
(3).蓖麻整枝的注意事项
第一,整枝模式的确定不能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种植密度、无霜期长短、当地当年气候状况、耕作管理水平等综合考虑,提前确定,及时进行。
第二,整枝时间要严格及时,尤其第一次摘心和最后一次剪除无效花蕾及抹除腋芽,是整枝优劣成败的关键,整枝及时和偏迟的产量差异很大,不可忽视。宜在晴天的中午进行,伤口容易愈合。
第三,掐芽不掐枝。摘心要在现蕾之前,抹除芽尖要在未出叶之前或刚露出叶尖时即行抹除,不能等到芽已成枝才打掐。一因打掐迟了消耗的养分多,二因芽子越水伤口越小,越容易愈合。如果芽子已生长成枝,要用剪刀剪除,不可硬掰,以免损伤茎叶。
第四,整枝模式确定后,尚须灵活运用。即便是同一地块也不必强求一致,地边的和地心的不必一致,植株发育早与发育晚的不必一致,要因苗而异,灵活变动。估计二级分枝穗能成熟的可酌情选留。肥沃地块及地膜覆盖的地块可酌情多留1~2个二级分枝穗,以利增产。
第五,整枝打掐要干净彻底,不留潜伏芽。蓖麻每个叶腋间都有一个腋芽,不整枝时只有靠近穗子的几个能长成分枝,其余的受抑制不成“气候”,但始终不死。如果打掐不干净,遗漏下的芽子就会猛长,消耗的养分更多。此外,在每个腋芽一侧还有一个潜伏芽,要随着打腋芽把潜伏芽抹除干净。否则潜伏芽也会猛长成枝条,消耗养分。
11、田间选种和收获
1.田间选种
蓖麻生产上使用的优良品种及农家品种很多,没有实行良种区划,一家一户各行其是,互不采取隔离措施,天长日久极容易天然异交而发生生物混杂。收打过程中的机械混杂又难避免,因而严重不纯,各品种都成了混合群体,红秆绿秆、有刺无刺、花籽黑籽混合在一起。田间长势和开花成熟期等性状参差不齐,给田间管理和收获带来困难。而且遗传基因变异,优良性状退化,抗逆能力衰退,导致产量和含油率下降。比如塔穗蓖麻产地散布全国各地,本来是一个中熟优良品种,现在却变了样,有的植株主茎多达18~20节,长成了树。有的分枝丛生。红秆绿秆参半,有刺无刺混杂,早熟晚熟不一,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优良性状衰退,产量品质降低。为了保持优种的生产力,延长优种使用寿命,急需提纯复壮。田间选种就是一项简易可行、效果显著的群众性提纯复壮方法,第二年即可增产10%左右。
田间选种就是收摘蒴果时,选择优良单株上的主穗,或一级分枝果穗。其形成和发育过程处在植株健壮的时候,新陈代谢旺盛,光合条件优越,所结的种子成熟度好,百粒重和含油率高,作为下年用种能增产,且能早熟4~9天。据测定,主穗种子含油率为46.7%,一级分枝穗种子为46.2%,二级分枝穗种子为42.6%,相差很多。含油率高的种子营养丰富,有利于培养壮苗。
选择的优良单株,要具有以下的主要性状:植株生长健壮未感病;分枝较多;果穗有效部分较长;果穗位置的高度适中,蒴果着生较密,已充分成熟。如果整穗收获,可把果穗上下部的蒴果剔除,只留中部的蒴果作种。脱粒时去除色泽不一致的杂籽。选留1~1.5千克可供翌年播种1亩。
大面积生产田用的种子,应根据自选、自繁、自留、自用的方针,建立留种田繁殖优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可联络数户共同建立一块留种田。留种田要选用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浇水方便的地块,使用上年从留种田中或从大田选留的种子,或使用新引进的优良品种。整地施肥、播种期、留苗密度、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等,都要按高标准要求。生育期间要严格拔除杂株,早发现早拔除,不使杂株花粉传播。收获时要把弱株、劣株、病株、倒伏株上的种子分析,力求提高种子纯度和种性。还要选留一部分优良单株上的种子,作为下年留种田用种,其余的细收妥存,供大田使用。年年如法进行,优种纯度及种性可延续保持并提高。蓖麻繁殖系数较高,1亩留种田可提供100亩大田使用的种子。选用杂交种年年换用一代杂种,就不必建立留种田,而换成制种田。
2.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取得蓖麻丰产丰的主要环节。收早了种子成熟不饱满,百粒重低,皮壳率高,产量及含油率都低。收摘迟了不仅蒴果炸裂、籽粒脱落损失大,而且油的酸度增高,品质降低。据前苏联油料研究所测定,延迟10天收获的比适时收获的产量损失57.4%(表10)。
表10
不同收获期主穗产量比较
收获时期
|
主果穗产量
(千克/亩)
|
产量损失
(%)
|
籽仁含油率(%)
|
油的酸度
|
蜡熟期
|
32.7
|
-19.7
|
67.7
|
0.6
|
完熟期
|
40.7
|
0
|
70.7
|
0.5
|
迟收10天
|
17.3
|
-57.4
|
69.8
|
1.1
|
应根据种子干物质及油分积累的进程,确定适当的收获期。据内蒙古哲盟农科所对哲蓖1号的观察,蓖麻花序终花后10~35天,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很快,第三十五天籽粒干重占其最大干重的84.5%,至终花后第五十天达到最大值。蒴果重、籽粒鲜重、含油率大体上都是终花后第五十天左右达到最大值,就是到了油熟期。据此认为,北方蓖麻蒴果适宜采收时间,为该级花序终花后第五十天左右。
现介绍北方部分山区群众收获蓖麻的经验和脱粒方法,供参考。
(1)收摘时间:当主茎果穗上有1/3的蒴果由绿色变褐色或深褐色,刺毛变硬,蒴果缝隙凹陷并有裂痕时,就收摘第一批,把蒴果从穗轴上捋下来,装入麻袋运出地外。蒴果不易开裂的品种,可待果穗上大部分蒴果成熟后再收摘。大面积种
植的可用镰刀或果树剪子整穗割下,装入麻袋。
(2)分批收摘:主茎穗先成熟,分枝穗后成熟,熟一批摘一批。主穗收获后隔7~10天再收分枝果穗,一般要收3~4次,至降霜前后全部收完。采用整枝技术的成熟期集中,两次即可收完。小块地可在早晨趁露水未干、蒴果皮壳疲韧时收摘,以减少蒴果炸裂脱粒。
(3)脱粒方法:采摘下的蒴果运回场上,堆放在阴凉处,堆高80厘米、宽1米长条形,3天后摊开晾晒,干燥后脱粒。经考察,群众把蒴果堆积3天后才摊开晾晒的作用,是让蒴果皮壳经一定程度的霉沤,使之便于脱粒。留作种子的蒴果不应堆积,一旦堆内发热霉沤过度,易降低种子活力。
蓖麻脱粒方法是,将蒴果晾晒干燥后,摊在场上用磙子滚压,或用木棒敲打。这种方法破损种子较多,贮藏期间易引起堆内发热,霉烂种子。零星种植的少量种子,可用木制搓板或砖块等反复搓擦脱壳。大面积种植地区可采用蓖麻脱壳机脱粒。目前国内生产的蓖麻脱壳机,多为铁木结构。如湖北省江陵县生产的蓖麻脱壳机,为中小型铁木结构,每小时可加工200~300千克。山西省农机研究所生产的小型手摇蓖麻脱壳机,1人1小时脱壳15~25千克,脱净率96%,破碎率1.5%。山西省太谷县农机厂生产的6BW-30型电动蓖麻脱壳机,电机功率为3千瓦,每小时可脱壳300千克。
据前苏联资料介绍,蓖麻不需要人工脱粒,收获时将果穗用镰刀割下来,装入麻袋运回场上,铺开晾晒,蒴果干燥后自行裂开抛出种子。蓖麻自行脱粒和干燥时间的长短,以及种子的品质,都随脱粒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和果穗在场上摊铺的厚度为转移。如果摊的太厚,蒴果自行开裂的时间延长,常引起种子发霉而降低发芽率。比如,摊铺两层果穗厚度为7~8厘米时,8天内蒴果自行脱粒,种子发芽率为98%。摊铺3层果穗厚度为10~12厘米时,10天后脱粒完毕,发芽率仍为98%。摊铺4层,果穗厚度为15~16厘米时,自行脱粒延续到13天,蒴果生霉,种子发芽率不超过77%。通常蓖麻果穗摊铺层次正确时,气候良好条件下,8~12天即可脱粒完毕。为加快脱粒速度,每天把果穗翻动几次,并把已脱粒的种子收拾起来。如果遇到降雨,要将蒴果集中起来,用塑料布盖住,雨过天晴重新摊开晾晒。
我国南方各地阴雨天气多,有条件的可把蒴果摊放在有层次的网架上,让其自行风干,部分蒴果自行炸裂脱粒。不可堆放过厚,否则密不通风,易霉坏种子。
山西农民手工脱粒的方法是用“边枷”敲打。用3~4条三角橡胶带固定在横杆上,制成轻便耐用的连枷,敲打蓖麻蒴果,破碎粒较少。
3.安全贮藏
蓖麻种子在贮藏期间,继续进行微弱的呼吸。种子的呼吸,实际上是在消耗其自身无处补偿的营养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造成种子的陈化和衰老。呼吸旺盛时放出热量和水蒸气,这些热量和水、气使种子堆内的温度湿度增高,反过来促使种子呼吸作用更加增强,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热伤霉变,同时产生毒害种子的二氧化和酒精。种子的发芽率就大幅度下降,淀粉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就大大减少。因此,要求种子必须充分干燥,清洁度要高,仓库内的温度要保持最低限度,湿度要在20%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中,种子呼吸作用微弱,新陈代谢缓慢,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发芽力,延长种子寿命。
蓖麻种子入库贮藏的安全程度,主要取决于种子含水量。蓖麻种子的安全含水量很低,长期贮藏时要求含水量为11%。入库前要翻晒,晒种过程中要避免曝晒。曝晒易造成种子内外水分移动的脱节现象。种皮干燥得快,细胞收缩硬化,通透性不良,阻碍内部水分继续向外扩散,发生外干内湿现象。这种现象持续过久,会严重损害种子的生理机能,甚至引起胚体死亡。常见到有的蓖麻种子播种后长时间不出苗,从土中取出剥去种皮检查,见到种仁色泽正常就是不发芽,原因之一是胚体死亡。所以,含水量高的种子应避免突然高温曝晒,要待种子水分降下去以后再在阳光下摊晒。初秋的阳光仍很炽热,在水泥地上摊晒留种用的种子,应垫一层席子并勤翻动,以防高温灼烧种子。
为保证种子干燥,还须清除混在其中的杂质,如破碎的果壳、种皮、及穗轴等。这些杂质含水量较大,很容易引起种子堆湿度增高。清洁度要达到98%以上。仓库内麻袋堆积的层次,冬季不可超过5层,其他季节不可超过4层。散堆堆放的厚度,冬季不可超过1米,其他季节不可超过75厘米,过高过厚内部容易发热。存放蓖麻的仓库要保持低温、干燥和通风,经常检查气温、仓温、种温和大气湿度,及时采取通风、密闭和翻晒等措施,保证种子安全贮藏。
相关阅读:
红蓖麻根米醋鸡蛋治癫痫病
蓖麻种子采购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