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类面临的五大主要问题中,就有“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
。清洁能源制取利用,是针对我省的能源与环保问题而提出的,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要洁净化制取利用;对新能源有的本身就比较清洁,如太阳能,但也需防止光污染;有的新能源如核能、生物质制气能等也需洁净化处理利用。
当今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然而,就经济价值而言,作为化工原料更为合理,它们都属碳氢化合物,
是有机合成的好原料,可以制造成纤维塑料、橡胶和化肥等人们所需生活、生产物资,发展我省的经济,也必须把我省的“煤、石油、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进行深加工。我省能源产业与外省比较,能源的资源较丰而不凸,能源的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而深加工链条短,专业化程度低,附加值低,未形成综合实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产业链”。能源科技创新,是能源产业链形成与提高综合实力关键。本“科技工程”就是抓住这个关键。
一、目的意义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应用,才促进当今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
天赐的这些能源资料是有限的,我省探明的天然气可采储量420亿m3
(含油拌石气),约可开采36年左右。我省的煤炭70多个县市有贮存,预测储量ll40亿吨,已探明的19个煤田累计储量200亿吨,可开采9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资源在国内比较,还算丰富但不突出,从历史长河来看,是很有限的,它既是燃料,又是多用途的宝贵资源,值得人们十分珍惜!
开发和消耗化石能源,一方面促进人们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却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严重问题。21
世纪能源与环境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世界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各大集团都带着常规能源前景的危机感和利用新能源与节约常规能源的紧迫感,积极地进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对化石能源深加工。
我省能源产业:
资源开发型比重大,深加工链条短综合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为了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适应能源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河南特色的能源产业链,积极地进行《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煤石油、天然气深
加工科技工作》的实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技工程”准备从下述七个“环节工程”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煤炭的气化、液化关键技术工程;
(二)天然气液化及应用技术工程;
(三)煤、石油清洁燃烧技术工程;
(四)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技术工程;
(五)新型电源技术工程;
(六)电动车辆关键技术工程;
(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程;
通过这七个能源科技环节工程的实施,推进我省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资源的开采,到半成品和到最终的清洁能源及深加工后化工产品,以多层次的利用科技创新为手段,相关企业以联为主,分联结合,逐渐形成我省能源产业的龙形经济,产业链,提高我省能源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我省能源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支撑的主要增长点。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我省“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科技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在以能源资源开发型的能源产业“短链”的基础上,抓紧“七个能源科技工程”环节的开拓,充分利用创新的科技成果,集科、工、贸,官、产、学、研为一体,突出产业间、企业间、产品间的关连效应;提升优势企业,拳头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品发展;拉长能源产业链条,增强产品科技含量,逐渐形成我省的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的龙形经济的产业链。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应坚持如下几个原则:
1.坚持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原则:我国己制定了《节能法》和《环保法》,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以法律手段,促使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取利用。
2.坚持能源资源的深加工原则:坚持此原则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拉长能源产业的链条。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清洁能源系列产品和化石能源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线建设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七个能源环节科技工程”的发展和能源产业链的建成。
4.坚持技术创新为“加长能源已有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之间的横向关联度”服务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清洁能源产品和化石能源深加工产品开发为中心,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5.防止龙形经济的产业链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定要坚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增强信息反馈和适应能力;坚持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分联结合,建成“蚯蚓节”产业链机制原则。
6.坚持优势集成和新机制运作原则:充分利用我省能源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的现有条件,“官、产、学、研”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清洁能源制取应用及化石能源深加工”的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组织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我省能源资源、科技、人才、企业的优势,搞好集成建设,形成以能源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规划,引导、扶持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目前我省技术水平和工作基础条件及市场的需求情况,下面按照“七个环节工程”分别叙述之。
(一)煤炭的气化、液化关键技术状况和市场分析
l.煤炭气化技术
世界上研究煤炭气化已有200多年历史。地上煤炭气化方法很多,国内外已有成套工业化煤炭气化设备,关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也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
①地上煤炭气化技术
我国已有几十年的研制历史,后来又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地上煤的气化设备。我国自行研制的“固定床加压气化装置”,山西煤化所研制的两段炉煤气化工业装置、浙江大学开发的循环灰载热流化床气化与燃烧技术等都有较高的水平。
但从全国的产品情况来看,我国使用的煤制气设备技术大多数还是50年代从苏联继承的固定床煤气炉及其技术,这种制气技术使用块煤,煤种单一,且有为我省经济支撑的主要增长点。
酚水、焦油污染问题。
我省郑州市永泰公司生产的l.6m、2.5m常压流化床水煤气炉,属国内首创、国内领先水平,可用多种煤,无焦油、酚水污染、产煤气成本仅是固定床水煤气成本的2/3。该系列产品市场宽广,无论城市民用燃气、化工原料及工业气源的煤气需求量都很大,l000家的化肥厂、大型机械、玻璃、陶瓷厂,也都需求该类产品。
郑州永泰公司与江苏理工大学自84年合作以来,已建成了生产线,具有比较完善的试验、检测设施,对发展我省地上煤制气工程作出重大贡献。
②“地下”煤气化技术
目前国内外地下气化技术分为“有井式”和“无井式”两种,矿井式制取煤气主要应用煤炭地下气化和矿井开采技术,地下气化是对地下煤炭进行化学开采的一种燃化开采技术。其结果是将煤层所含的能量以清洁的气体方式输出地面,产品是洁净煤气;技术特点是:采煤和气化工艺的有机结合,跳跃了传统的地下开采和地面气化两个阶段,可以节约大量劳动力和降低投资幅度,有效改善生产环境。地下气化的产品——煤气是民用优质燃料和工业用优质动力燃料。煤炭地下气化是一项洁净煤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炭开采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其市场前景很宽广。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已有百余年的研究历史,早在1888年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这一伟大设想以来,世界各国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试验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12年英国化学家首先试验成功有井式地下气化。1932年前苏联建立了第一座有井式地下气化站。到六十年代发展了无井式地下气化技术,先后建造了五个大型地下气化站,所产煤气用于燃烧发电。美国地下气化试验始于l946年,采用有井式地下气化工艺在浅部煤层中进行试验,后因煤气漏失严重而停止。198l年又进行了以富氧和水蒸汽为气化剂的试验,获得了管道煤气并用于发电和制氨。英、法、德、比利时、波兰、捷克等也对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在技术工程化方面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致使该项技术发展缓慢,许多国家没有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
我国从l958年开始曾在浅部煤层中进行过地下气化现场试验,均取得了可燃气体,由于各种原因,不久相继停止。1984年以来,中国矿大在徐州矿务局马庄矿和新河矿二号井进行了半工业性试验,取得了成功,后又与唐山市刘庄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煤炭地下气化示范试验基地,并投入使用,96年5、6月份点火。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取得了大量技术参数和试验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产煤气l2万m3。
我省于97年、98年先后在河南义马北露天浅部进行了模拟井气化试验。在鹤壁矿务局一矿进行了“小型矿井式煤气化技术”工业应用试验;完成了地下制
气、工业锅炉、民用试验,取得了成功。制取了l000一1200kcal/m3
(4.2一5.0MJ/m3)。产气量l764一5207m3/h的空气煤气。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煤炭工业局组织的鉴定,在河南新密市下庄河煤矿的三软煤层采用“短壁气流式气化工作面”,经过4个月的试验研究,累计气化煤量2200吨,产空气煤气960m3。该项目也于2000年通过了国家煤炭局组织的鉴定。 2.煤炭液化技术
中国煤的储量比石油多,中国的石油供需矛盾突出,发展煤炭液化技术一方面是煤的洁净化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以煤代石油,均衡能源的供应。
煤炭液化是指将通过化学加工得到合格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或其它的化工产品的技术,按工艺方式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应用于德国工业化,总产量达到4Mt/a以上。70年代开始,工业先进国家致力于新技术开发,目前完成试验室、放大试验和百t/d级试验,开发工作告一段落,并进行了商业化工厂的基础设计。间接液化是把煤先气化,再由煤气进行液化,目前南非已工业化生产,总产量达到700万t/a以上。
国内煤科总院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直接液化研究,建有三套连续运转试验装置,完成了几十种煤样的评价试验与国际合作,完成了中国神华、云南先锋煤田和黑龙江的依兰煤田三个百万t/a及商业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山西煤化所进行煤间接液化试验研究,完成试验室试验和2000t/a制取汽油的中间试验。国内关于煤液化的技术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我省在进行煤炭液化方面正处在积极探索和试验阶段,由煤炭工业部郑州设计院和北京煤科总院合作进行的河南省煤炭液化技术研究现正在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有望在二年半的时间完成河南省煤炭液化的资源、技术的综合评价研究。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进行的煤炭间接液化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其煤质是否适宜液化,目前尚有待试验定论。对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我省应当有较大优势,义马煤气化工程造气厂房原设计l20万m3/d的煤气生产能力,用义马造气厂所产煤气液化,建一个试验车间,先进行试验研究,待技术成熟后,再建液化商业厂或直接引进南非间接液化技术进行工业性生产,这样,不仅减少了间接液化造气的投资,也减少了现造气厂的生产能力过剩。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
(二)天然气液化技术状况
国外天然气液化已作为天然气的贮存运输的重要手段,并把深冷法天然气液化技术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应用,例如回收深冷天然气液化的冷能进行综合应用,日本曾回收冷能进行发电。
我省开封市曾作过深冷液化天然气试验研究,并在汽车上进行应用,开封空分厂曾提出深冷液化天然气,以解决西气东输问题,因未作深一步的开发研究,未商品化。
(三)煤、石油清洁燃烧技术状况和市场前景 l.煤清洁燃烧技术
①我国工业及供暖锅炉多采用层燃炉,其出力不足热效率只有50%-65%,且造成污染严重,我国正在大力改造,大中型城市正取缔10t/h以下煤锅炉。相对旧式的固定床锅炉的新技术是流化床锅炉,它是采用沸腾燃烧技术,即把煤和吸附脱硫剂(石灰粉)加入燃烧室的床层中,并从炉层鼓风,使床层悬浮成沸腾状,进行流动化燃烧,既脱硫又提高了效率。我省郑州锅炉厂和开封锅炉厂,生产的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比上述普通流化床锅炉更先进,它是利用高速空气把煤和吸附脱硫剂输入炉内,并把生成的煤焦油及飞扬的细粉燃料和吸附剂返回燃烧器进行辅助燃烧,其燃烧效率可达90%以上,脱硫率也很高,烟气排放污染物也很少,市场前景很好。
②清洁型煤燃烧技术,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中国有40多万台工业锅炉,20多万台工业窑炉和l亿多个小型炊事炉,如此多的炉窑,若要全部实行烟气净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省对清洁型煤生产已有生产线。河南农大能源室对清洁型煤的燃烧技术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型煤中采用清洁添加剂、防水剂、活化剂等,使型煤的燃烧效率高,可避免产生黑烟、颗粒物和苯并芘(致癌物质)。③水煤浆燃烧技术。水煤浆又称煤水燃料,它是把低灰份的洗精煤研磨成微细粉,按煤和水7:3左右匹配,加入化学添加剂,而制成的煤水混合物,有良好的流动性,也可雾化,其燃烧效率可达90%以上,排灰和排烟量显著减少。日本、美国、瑞典和俄国,都开发了此项技术。我国也建立了研究和生产基地,以取代部分燃料油。我省也有水煤试验基地。l.8-2.1吨水煤浆可代1吨燃料油,价格又看好,其市场前景较好。
2.石油清洁燃烧技术
石油清洁燃烧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大量使用加醇汽油,加醇除了替代一部分汽油外,还可以增加辛烷值,提高燃油的抗爆性;同时还是净化剂,减少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清洁发动机,巴西已普遍使用60%乙醇+33%甲醇+7%汽油的车用燃烧技术。美国用90%汽油+l0%乙醇,取名汽油醇,用量占美国汽油总耗量的70%。瑞典、德国、法国、荷兰等也都大量应用加醇技术。
我省天冠酒精化工集团,年产l0万吨酒精。并建设年产2万吨乙醇汽油项目。郑州、洛阳、南阳200l年6月底前可建成乙醇汽油试点加油站。
关于添加甲醇开发研究,在国外甲醇最大的单项使用量是用作液体燃料,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甲醇汽油已经成熟。 我国西南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山西煤化所l980年开始对甲醇汽油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掺甲醇l5%(M-15)的混合汽油的应用已列为国家科委的重点项目,并于l985年11月在北京进行了技术鉴定。甲醇汽车已经开发成功,目前山西甲醇洁净汽车(中巳)已在太原——榆次间运行,取得了良好结果。为与甲醇汽车配套,介休、太原、原平化肥厂将定点生产燃料甲醇(1999年计划为1.5万吨),并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负责制订燃料甲醇地方标准。
l986年4月-1987年6月,河南省化工研究所开展了Ml4、M5甲醇汽油研究工作。Ml4经在662东风客车上3432公里路试验表明,动力性能比用70#汽油高l-l.5%,在山区行驶,单车百公里油耗比用70#汽油高4-7%,M5经在解放客车上近7000公里营运试验表明,发动机不作任何改动,其动力性能与用70#汽油,其他无异常发现。
郑州德力超导制品有限公司与龙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共同筹建添加甲醇的《年产l0万吨级液体含碳燃料项目》。
漯河石化集团公司,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M一50甲醇汽油生产线项目》。
甲醇资源丰富,价格约2000元/T,汽油价格3800元/T,甲醇汽油燃烧技术已经在我省过关,经济上也可行,市场前景好。
(四)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技术状况及市场情况
煤、石油、天然气经过深加工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以及氮肥和精细化学品,由此发展起来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构成了化学工业的基础。市场前景很广。
煤化工是用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最早煤化工是焦化厂制取焦炭时副产煤气和煤焦油。煤焦油含有有机化合物在l万种以上,其中已被鉴定的约480种,德国可分离出500多种、日本可分离出240种、美国可分离出l40多种化合物,我国已分出l00多种,我省可分出43种,主要产品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酚、二甲酚、三甲酚、萘、甲基萘、乙基萘、蒽等。用焦炭生产电石发生乙炔,生产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和炭黑、石墨、金刚石、聚氯乙烯树脂等。
随着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其广阔的前景。
石油、天然气的深加工为化学工业提供基础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萘等。从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得各种基本有机原料如甲醇、甲醛、乙醇、乙醛、醋酸、异丙醇、丙酮、苯酚等。基础原料和基本有机原料经过合成加工,又可制得合成材料如合成树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纸、合成木材、合成洗涤剂以及其它有机化工产品如胶粘剂、医药、炸药、染料、涂料、溶剂等,油田气可直接用于制化学产品。也可用作裂解(裂化)原料。天然气可直接用于制炭黑、乙炔、氰化氢和甲烷衍生物。油田气和天然气还可用于制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以供氨和脂肪族醇、醛、酮、酸等的合成。石油化学工业是二十世纪为各国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支柱产业。 我省的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有一定的基础。 我省煤的深加工技术状况——
煤化工在我省已有较好的基础,包括炼焦和焦油深加工、乙炔化工、煤制气合成氨和城市煤气。l996年甲醇和甲醛的年生产能力已分别达到3l万吨和l9万吨,它们是随着合成氨和氮肥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甲醇多为联醇。由于我省煤炭资源丰富,用煤化工路线生产合成氨、尿素的同时联产甲醇和生产甲醛与石油化工路线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我省的炼焦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平顶山十万吨煤焦油综合深加工项目已经投产,l9种有机化工原料可以新增产量11万吨,其中萘、蒽、苊等是石油化工无法解决的基本原料。乙炔化工,我省主要有溶解乙炔,利用乙炔生产三大合成材料之一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我省的绝大多数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都是由煤化工路线生产的。 我省石油、天然气深加工技术状况——
依托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我省目前有4个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为750万吨,l996年深加工生产的基础化工原料共2种,产量为l5.65万吨,乙烯生产能力l8万吨,丙烯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有机化工原料产品(包括有机中间体)共43种,产量30.40万吨,其中甲醇l2.40万吨(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为3万吨),占有机化工原料产量的40.76%,甲醛产量7.13万吨,占有机化工原料产量的23.44%,甲醇和甲醛两种产品产量合计占64.20%;其余41种有机化工原料产品产量占35.80%;合成材料中,合成树脂共10种,生产能力33.65万吨、产量l6.22万吨;合成橡胶仅有聚硫橡胶1种。
我省的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和合成材料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分三类,第一类属于引进国际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先进技术,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第二类是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建设,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或先进水平。第三类是国内一般水平或在国际上属于六十、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多数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产品属于第三类。
我省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内先进省比较,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普遍没有达到经济规模,品种少、自动化程度低、物耗、能耗高、初加工产品相对较多、精加工产品较少,不能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益。有些资源无法加工而白白流失。产业链条短、专业化水平低,技术含量少。
(五)新型电源技术状况与市场情况
九十年代人类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步入,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促使分立的、可移动的、环保型的高容量二次电池发展,二次电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世界上,镍氢电池于八十年代末上市,以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无镉污染、可大电流快速充放电,使用简便,在小型便携电子器件中,获得广泛应用,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以及自放电小,无污染、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一系列显著优点。自l990年首先在日本产业化后,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摄录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信息工具,并迅速向电动汽车和独立贮能电源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生产热潮。
镍氢电池技术状况——
随着泡沫镍和纤维镍材料的出现和应用,采用高孔率泡沫或纤维镍(孔隙率高达95%以上,比烧结镍基体高出l5%以上)和高密度球形Ni(0H)2制造的氧化镍正极体和比容量已提高到大于等于650mAh/cm3,从而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显著提高。以AA型商品电池为例,其容量正从早期的1200MAh提高到了现在的l500--l600mAh。我国是稀土元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发展我国的新型金属氢化物电池和相关材料的产业一直受到我国“863”计划和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及国家计委的重视和支持。自“九五”以来,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储氢合金材料、高密度球型Ni(0H)2和连续泡沫镍的规模生产厂。同时建成了一批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Ni/MH电池生产厂。
锂离子电池技术状况——
当前世界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以日本为代表,比能量分别做到300wh/L和l35wh/kg。我国于l993年以来开展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技术攻关,并分别于l995年、l997年、l998年完成了AA型电池技术鉴定、18650电池技术鉴定以方型电池技术鉴定和生产定型,目前国内几家园柱形电池和方型电池生产形已初具规模,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目前我省相关领域技术水平,工作基础条件——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师范大学科研联合体一直致力于Cd/Ni、MH/Ni二次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Li/FeS2、Li/MoS3等锂一次电池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研究。因此从锂离子电池出现开始,就一直关注着这种新型高能二次电池的发展;自94年以来开始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这一高科技领域,追踪世界二次电池的前沿课题。近几年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师范大学对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研究,开发在Ni(OH)2方面、Ni/MH电池制造工艺、锂离子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方面、锂离子电池组装配工艺方面等取得很多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成果,并形成了日产4.5万Ah园柱形和方型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 此外,我们和国内电源研究机构(中科院物理所、北京有色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等)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与日本、德国等相关厂商机构保持经常性的信息资料交流和人员互访往来,同时,借鉴引进日本部分关键设备技术,吸收创新提高,广泛应用智能控制装置,大大缩短了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水平与日本产品的差距。
(六)电动车辆关键技术状况和市场情况
电动车辆与内燃车辆相比,电动车辆普遍具有安全、无环境污染、噪声低、故障率低、效率高、使用成本低、节省能源、低温启动性能好等优点,所以电动车辆技术的研究、发展及推广在发达国家颇受重视。
电动汽车、电动工业车辆的研究始于四十年代发达国家。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车辆使用成本、提高车辆安全性。但其发展远远低于汽车。进入8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的需要,世界和各国再次高度重视发展电动车技术,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电动车进入实用阶段,电动汽车和轿车由于电池的能重比及经济问题以及快速充电的难关尚未有效攻克,仅在部分地区建立了示范区。电动工业车辆由于其机动性能要求低,对自重没有过高的限制,技术成熟,远较电动汽车和轿车易于推广。
国内电动车方面,郑州市电动车辆研究所从l980年开始研究电动车,l995年与郑州黄河电动车厂合作研制成功DQ-20型电动牵引车(现为ZD4250DQ改进型),填补了我国电动牵引车的空白。郑州黄河电动车厂1995年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85-21-02-05(续)“电动牵引车研究”,96年又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推广项目“电动牵引车产业化”,98年ZD4250DQ型电动牵引车通过了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国家科委组织的“八五”攻关项目验收和鉴定。郑州黄河电动车厂电动牵引车技术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蓄电池叉车普及方面,我国与外国相比差距也不小,98年全年销量l574台,仅占叉车总量的l0%,而发达国家的比例已达到40%,西欧发展最快,达到65%。日本的力至优叉车完全靠蓄电池叉车和无驾驶自动导向小车,几年来稳居世界排行榜的第十二位。郑州黄河电动车厂介入电动叉车的研究始于1994年初,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与生存,一开始便将技术创新放在首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采用了分离式驱动、电子差速、无级变速等先进技术,已获得了四轮转向、两轮回轮转向切换等相关的6项国家专利,研制出了CPD2Hc三向堆垛万向电动叉车,它集普通叉车、侧又式叉车、堆垛式叉车功能于一体,具有全方位行驶的独特功能。该产品经过查新,属国内外首创,其与普通叉车可比的性能参数不低于其指标,而价格只有国外普通叉车的l/2,一经问世,就吸引来众多用户,现已批量为空军生产。
电动拣选车、堆垛机等仓储设备在行业里更加薄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流量、仓储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场地、人工费用不断提高,现今独资、合资的大型工程的仓储项目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仓储用车的需求迅速增长,这是目前行业里急需开发的领地。郑州黄河电动车厂于2000年3月研制成功JPD05拣选车,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九十年代国外同类车型水平,而价格又为进口产品的l/4-l/3,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一问世便得到用户关注,已陆续得到总后装甲兵仓库数批定货。
电动自行车,在国内和我省都有批量生产,其市场潜力很大。 (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状况和市场分析 当今人类消耗能源越来越多,能源的种类也很繁多,归纳起来可作如下分类: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属非再生化石能源
新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氢能,均属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
地热能、核能,均属有增殖潜力的能源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形成市场,并成为经济增长点,主要是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河南省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资源比
甲醇、甲醛、醋酸的深加工产品;
以氮肥厂的合成气H2、C0、C02、氨和尿素为原料深加工的化工产品;煤焦油深加工产品;
三大合成材料和新材料;新型洗煤工业用浮选剂;
2、大力研制和开发高新技术及其产品
新型有机酸 触媒材料 新型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 功能高分子材料 有机硅及氟系材料 特种合成纤维 特种橡胶及密封阻尼材料
液晶材料 医药、兽药、农药中间体 有机分离膜 生物医学用高分子材料 有机光电子材料
改性高分子材料 树脂基本复合材料及制品 复合材料用增强剂
3.大力发展天然气转化及煤的气化制合成气技术,开发自热式转化制合成气新工艺。实现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强度大、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并开发与制气相配套的高性能、碳氢比调节幅度宽、适应性广的转化反应器,为碳一化工的发展提供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取合成气的转化技术。
4.创新甲醇工艺技术
甲醇是新一代天然气化工及煤化工的基础产品和重要原料,也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清洁型燃料(包括发动机及民用)。
4.1 三相浆态床催化体系的研究开发。
4.2 甲醇低温低压液相合成及催化分离一体化工艺的研究开发。 5.新一代煤化工的优势领域含氧化合物的开发。
5.1 醋酸、醋酐、醛酸乙烯三联新工艺。
5.2 甲酸甲酯化学是当前世界一碳化学发展的热点。该产品是一个十分活泼的化合物,有可能代替MTBE作为含氧化合物提高汽油六烷值的添加剂有希望的发动机代用燃料,也可生产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甲酰吗琳等用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当前韩国已开发了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异构化制醋酸的工艺,同时,还可与甲醛制成醇酸酯类,加氢后制成乙二醇等。其下游产品的开发更具有广泛的用途。
5.3 新兴技术非光气法催化生产硫酸二甲醋新工艺。
5.4 二甲西边新工艺及应用的开发
5.5 新工艺制草酸及乙二醇技术
5.6 羰基化和氢甲酰化的催化。
鉴于煤化工在我省已有较好基础,只要在科研资金上给予保证。就可以在5至l0年内,获得丰硕成果,形成我省新兴的化工支柱产业。
(五)新型电源技术工程目标与任务
l.提高小型钮离子电池性能实现规模化。
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对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制作上精益求精,制作出体和、更小(在6mm以下)、更轻的电池、同时在电极材料开发的基础之上努力将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比能量提高到l80wh/kg,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日产小型锂离子电池l00万Ah。
2.开发电动汽车用动力型大容量锂离子也池
(l)通过对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进一步研究,提高其可逆容量和稳定性能以及三得之间的相容性,加快生产的自动化进程,彻底解决电池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问题;同时逐步实现lC快充,3C、5C放电能力。
(2)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与MH-Ni电池性能价格比相当的廉价的大容量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源。
(3)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大容量电池组放电的保护线路、充电方法、寿命考核以及电池组的热管理深入充分的研究,以期得一最佳的解决方案。
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1)通过对集流体处理工艺的深入研究,实现集流体与活性物质膜之间良好的粘结性和低的电子阻力。
(2)运用锂离子的传导机理,采取共聚合物方法解决电导率与力学性能之间矛盾,制备出防短路性能好、室温电导率达到l0-3scm-l的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3)对热复合工艺进行探索研究,解决电极与电解质膜之间界面效应,找出相容性规律,实现三者之间紧密接触率,达到lC充放电循环超过1000次。
4.镍氢电池
(1)采用新型高效发孔剂, 改进传统烧结工艺,提高烧结基板孔率和强度。
(2)改变现行浸渍工艺, 形成强碱性中稳定的α-Ni(0H)2,提高电池比容量。
(3)优化装配工艺,提高电动工具用S型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4)通过材料优选,工艺优化,使AA系列电池容量达到1800mAh以上,动力电源开发成功l0Ah,20Ah,60Ah,80Ah,以及l00Ah以上系列产品,使其性价比优于传统的Cd/Ni,铝酸及其它可充电池,使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电池车投入使用。
(六)电动车辆关键技术工程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l.主要研究和建设内容
①组织相关厂家和研究部门进行电动车相关技术的科研开发和项目攻关。完成蓄电池叉车、电动牵引车、拣选车等产品的系列化工作。
②十五期间重点扶持l-2家专业电动车辆生产厂家,发挥其独到的技术优势,完善其产品,改善性能,提高其可靠性,形成规模生产。蓄电池叉车年产量达到1000台,牵引车年产量达到500台,仓储设备如堆垛机、拣选车年产量达到l000台。
③电动自行车系列产品开发与质量创优工程。
2.技术关键组织攻关
①电控系统可靠性研究
②叉车四轮转向技术的研究
③快速充电技术研究
④堆垛机的智能控制研究
⑤电子差速控制研究
⑥电能再生技术应用与研究
七、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工程、建设内容
1.太阳能电池研究开发内容
①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研究内容
a.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组件效率 l4一l5% 组件寿命 20-25年
b.高效率、低成本新型太阳电池的开发
主要内容:薄膜太阳电池和其他新型低成本太阳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②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目标:通过本项目执行,实现如下目标:
a.小型光电源产业化
b.研究太阳能住宅(光热与光电联合应用)以及并网光伏发电技术,为大规模应用作好前期准备。
内容:
a.小功率光伏电源产业化
* 功率范围:百瓦级
* 产业规模:总容量大于l00千瓦
* 系统造价: 比“八五”平均价格降低30%以上
b.太阳能住宅(光热与光电联合应用)以及并网光伏发电技术研究和示范
* 5千瓦太阳能住宅(光热与光电联合应用以及并网光伏示范站
* 光伏电站运行及与电力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c.高扬程光电水泵的研制
主要技术指标:
* 扬程50-l00米
* 太阳电池功率500瓦一l千瓦
2.太阳能(多能互补)锅炉与热泵研究,建设内容
①应用技术系统试验研究内容
△太阳能阳台温室与分体式热泵供暖、冷、热水试验研究,分组式热泵空调器布置在公共住宅南侧阳台上,以太阳能预热室外空气的简易的太阳能热泵供(冷)暖系统。
△与建筑结合无盖板太阳空气加热器与热泵房间暖、冷、热水试验研究。
△别墅式房屋为对象地下蓄热式太阳能热泵供(冷)暖供热水试验研究。区域性供给热源水的太阳能热泵供冷暖,供热水系统试验研究。
上述四项技术系统试验,是基于这四项技术中所包含具体太阳能技术、热泵技术,在我省都是成熟,但作为太阳能与热泵综合的技术系统,还需要进行试验研究,特别是距定型“技术系统”产品要求差更远。为此,通过上述四项技术试验达到下达目的。
△为单户建筑,别墅建筑、区域建筑,利用“太阳能(多能互补)锅炉与热泵系统”,供冷、暖、热水,提供技术经济参数。
△为“产业链”中的各类定型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
②需要开发的新产品类型
△太阳能(多能互补)锅炉供热水系列产品
△太阳能——地下水源——(地下水源、地道风源)多能互补热泵式供暖、供冷产品
△“太阳能——电站调峰“蓄能”节电产品
△与建筑结合式采暖和低温供热“太阳空气加热”产品
△“太阳能——生物质能”炉及动力机系统,或发电系统。
③需要建设的生产线及产量、产值
△非聚光太阳锅炉及热媒管生产线,年产量50万台,产值约60000万元。
△与建筑结合式采暖与低温供热用“太阳空气加热器”生产线,年产量100万m2,产值约30000万元。
△“蓄能槽”生产线,年产量l0000台,年产值约20000万元。
△多能互补的热泵组装生产线,年产量l00万台,年产值约40,000万元(4亿)
△“太阳能一一生物质能”炉及动力机或发电系统组装生产线,年产量1000台,产值50,000万元(5亿)。
△与上述5项配套的电控设备生产线。
上述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的产值达20亿元人民币。
3.生物质能技术工程研究建设内容
①生物质煤气站的建设任务:“十五”期间,按照省经济技术发展计划和国家能源环保的整体要求,我们继续坚持扩大推广、示范,逐步形成市场,形成效益。若此,“十五”期间拟安排村镇集中供气系统三百个左右,安排乡镇企业用供热站l-2个,村镇或乡镇企业生物质气化发电工程l一2个,为“十五”大普及奠定基础。实现这一目标,经过合理组织和资金筹措,将可以形成近亿元的产业规模和数百万元的利税收入,同时解决数千人的工作机会。
②生物质煤气设备的生产任务
根据“十五”,总体目标安排的300台,可以安排以下年度计划:2001年30台;2002年40台;2003年50台;2004年80台;2005年l00台。乡镇企业的生物质气化热源和发电包含其中,精心安排,务必完成。
在省桔杆气化办公室领导下,设计、监理由省能源所负责,各地市成立桔杆气化工程公司,各有关设备生产企业通力合作,完成上述任务。 4.生态型沼气开发目标
①完成可进行工厂化生产的厌氧发酵设备与工程辅助设备的研制。
②完成绿色沼肥生产技术与沼液的防虫作用及其相关产品(农药替代品)的研究开发。
③研制出以沼气为燃料的发电装置。
④开发出一套生态型沼气工程系列化设计软件。
⑤建成不同能源生态模式(如户用“四位一体”、“猪沼果”、“庭院经济式”、“集约化养殖场沼气工程”等)的沼气示范工程。
5.建设“生物质压块成型燃料”生产线。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由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各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研究解决产业链的建设问题,协调各方面关系,制定战略、重要政策,定规划及实施方案,决定发展过程中重大事项。
(二)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我省“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科技工程”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方向、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利用国家已制定各种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办法,为该产业链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根据本省的的实际,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
(四)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功能,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制取利用与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科技工程”产业链的形成、发展。特别对主导龙头企业的选择,新企的培育,应加强指导与协调工作。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各种途径为我省的清洁能源产品和化石能源深加工产品走向世界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加速我省能源产业链的拉长,产品技术含量增加。
(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状况,采取多学科并举,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的学会协调功能,“官产学研”结合,国内外合作,跨部门联合建立产业链,按照市场规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政府规划,引导扶持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七)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在高科技龙头企业中,实行期股制,年薪制,实行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对优秀人才奖励制,如奖励期权等。对人才要“有学历,不惟学历,尊重真才实学。”对人才培养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方面业务精干,知识全面的人才,广泛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中青年科技人员建立新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人才成就环境。
(八)构建金融支持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对新发展企业免收税办法增加投入,或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四大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建风险投资基金办法,逐步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投资格局,为发展我省“清洁能源制取利用及煤、石油、天然气深加工科技工程”的“产业链”提供资金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