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的生长发育是从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细胞开始的,之后渐次分裂出许多细胞,形成各种器官,在生理学上这个阶段称为"生理胚胎期"。同样,婴幼儿心理的最初发育也是经过吸取外界的信息刺激,积累材料,形成许多感受点,然后才产生心理活动,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胚胎期"。"心理胚胎期"是婴幼儿逐渐从潜意识转化成有意识,形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婴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的"心理胚胎期"实际就是在0-3岁(包括胎儿期)期间。家庭对婴幼儿适时、适度地教育,启其蒙、培其趣、发掘其智慧的潜能,可使其受益终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婴幼儿"心理胚胎期"的发育成熟有赖于营养与丰富的社会心理刺激。
心理的发育首先有赖于健全的大脑。而大脑质量的高低又主要取决于脑细胞的数量和各细胞之间的联系情况。0-3岁是婴幼儿大脑成熟的关键期,3岁时脑重量己达900-101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2/3,脑神经细胞的数量在3岁时几乎接近成人。有关资料表明,胚胎期营养不良,大脑的细胞数减少17%。若患缺铁性营养不良,对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影响更加明显。
现代生理学还指出决定智能优劣的脑细胞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不同,其他部位细胞是依靠新陈代谢成长,而脑细胞是依靠接受外部的刺激,并不断增加反应次数来促进其自身发育的。就一般而言,对外部刺激积极反应的脑细胞越多,大脑就越灵敏;反之,就会阻碍婴幼儿智能的正常发育。因此,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精神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如给婴幼儿听音乐,应选择轻松、活泼、愉快的幼儿歌曲,而成人的情歌、劲歌、流行歌曲等则不适宜。
实践表明,社会心理刺激是婴幼儿"心理胚胎期"智能发育的维生素,给婴幼儿提供社会心理刺激应包括:
游戏:
早期教育最忌讳父母强制灌输知识,应针对婴幼儿喜欢玩耍的天性,通过做游戏,教给他们知识。如搭积木、玩魔棍、剪纸、插胺粒等,刺激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也增强了婴幼儿的实践能力。
好奇:
好奇心是开发智能的先决条件。要抓住婴幼儿的这一特点,给其讲述新奇的故事。有意义的故事情节,能解决他们头脑中的问号和悬念,使他们学到新的知识,懂得一定的道理。
活动: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基本机能训练为目的。如通过耳听、目辨、手动的协调训练,来刺激大脑的发达。
语言:
在婴幼儿时期有待发展的各种心理智能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一旦发展起来,其他智能就会随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