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是骚扰人类与传播疾病的昆虫之一,直接危害人类生活,有害无益,必须坚决消灭。防治蟑螂首先要掌握蟑螂的生态习性与活动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单靠一种方法和一种杀虫剂,达不到杀灭效果,必须从蟑螂的生态和环境的整体出发,根据侵害程度和条件,合理地选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因时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有主有辅协调配合,提高杀虫效果,把蟑螂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环境防治
预防是防治蟑螂的关键,包括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阻止蟑螂从外界侵入房内;搞好环境卫生,限制室内蟑螂孳生和扩散。蟑螂侵入室内主要途径:一是随同食品容器、行李等“乔迁”;二是经门窗、墙壁的缝洞、水电管线、下水道等由户外或邻近的住房潜入室内。蟑螂的成虫、若虫终年都可在室内生活,整个生活史在同一栖居环境内完成,常常是“五代同堂”。这和蚊蝇不同,蚊蝇只是成虫飞入室内侵袭,它们的卵、幼虫和蛹通常在野外的孳生地才能发育生长。显然,尽可能消除蟑螂赖以孳生的室内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无疑是防治害虫的一项根本预防措施。
1、充分发动群众,家家动手,统一行动,全面防治,防止蟑螂漏网。
2、调查蟑螂的主要栖息活动场所,集中力量反复捕杀,务使全歼。
3、根据蟑螂的季节消长,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如在繁殖季节早期(4、5月)突击防治,可控制和大大减少高峰季节的蟑螂密度。冬季蟑螂的成虫、若虫已部分被冻死,如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整顿室内卫生,消除残留卵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平时搞好厨房、住室卫生,妥善保藏食品,管好厨房垃圾,堵塞沟缝孔隙。合理使用纱门、纱窗,防止蟑螂由外爬入或随物品带入室内,是控制蟑螂孳生的根本措施。
二、物理防治
根据蟑螂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设计各种简便易行的捕杀器和方法。因为不含化学药物,所以适宜在不便用杀虫药的场所使用。物理方法方便、经济,在蟑螂密度较低的场所应用尤为适合。
1、人工捕杀:白天可以翻箱倒柜,见到就捕杀。夜晚在8点钟以后每隔15—30分钟开灯捕打一次,收效较好。此外在翻箱倒柜捕杀蟑螂的同时,还应注意检查缝隙或抽屉杂物的卵荚,予以击碎。
2、诱捕:用罐头瓶、丝瓜络等作为诱捕器,内放少量饭粒、饼子、红糖等诱饵,在蟑螂夜间活动前,把它放置在蟑螂经常出入的地方,次日晨收集捕杀。
3、热杀:蟑螂对热的抵抗力较差,热度达60℃以上时,数分钟内即死亡,并可杀死卵荚中的卵。常用的方法是将开水装入水壶中,灌入蟑螂的隐蔽缝隙内烫杀。本法使用时,宜提高水位,增加水压,使开水能注于缝隙深处,以提高功效。
4、堵塞:对隐蔽场所内的蟑螂,还可以用石灰和粘性较强的泥土堵塞,使蟑螂不能爬出,最终饿死其中,并可能有抑制卵荚孵化的作用。堵塞应在白天进行,因白天蟑螂隐匿于内,若至夜晚,它们已四出活动,再进行堵塞则蟑螂不能返回隐蔽场所而造成到处流窜。
5、蟑螂粘捕盒:由一张粘胶纸板和一只纸盒组成。粘胶纸板上涂一层蟑螂粘胶,胶面上覆盖一张防粘纸,诱捕纸盒形状象屋顶,四面有开口。使用时将防粘纸撕掉,在粘胶纸板中央放一小块甜面包或其它食物,将此粘胶纸板放入纸盒中。蟑螂闯入盒内就被粘牢,无法逃脱。蟑螂粘胶不含杀虫剂,对人畜无害,可放置在家庭、轮船、饭店、旅馆、医院等场所诱杀蟑螂。
三、化学防治
蟑螂是最适应人居环境的昆虫之一,单靠环境的或物理的灭蟑方法很难达到全歼蟑螂的目标。目前,化学防治方法仍是一种有效、快速的灭蟑方法。但是化学防治不是一喷了之,必须根据害虫种类、环境,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器械,采用合理的方法。
1、关于合理的施药方法应该做到下列几点:
① 施药人员在用药前一定要对计划灭虫的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结构、室内布局进行一次全面观察,并掌握害虫的栖息、活动场所,施药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要防止不了解虫情,施药象撒“胡椒面”一样面面俱到,未能对应重点施药的栖息场所进行处理,这样就会造成人力和药物的浪费,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②检查喷雾器械,要求性能良好,不漏药不漏气,操作方便。
③喷药时宜在晚饭后进行,一是便于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特别是在公共食堂、厨房施药杀虫,白天工作不方便。二是因为蟑螂都是在黄昏后开始活动,晚间施药能提高杀虫效果。
④施药时必须关闭门窗和风扇等,喷药后封闭1—2小时,以免药物随风流失,防止害虫逃窜。
⑤施药开始,应先在门、窗和其他通道口喷一圈药,这样蟑螂由这些出入口逃跑时也会沾上药物。然后由外向里、由上往下地喷洒。蟑螂经常爬行的墙面、橱柜和台桌的表面及其背面必须作点状喷洒。
⑥缝隙喷洒是杀灭蟑螂的重点技术。在害虫栖息的裂缝、洞穴和角落周围先喷一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