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喜欢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 这是它们孳生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 一般都具备这些条件。 蟑螂喜暖爱潮。在饭店、家庭、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在厨房里,它们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蟑螂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 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四出活动、觅食、寻求配偶。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处于休息状态;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 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冬天,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遂分散迁移到别处。 蟑螂喜群居。在一个栖息点上,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由直肠垫分泌,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见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防治蟑螂的一项重要措施。
蟑螂的扩散有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
主动扩散:通过爬行或滑翔而散布到不同场所。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以及隐蔽场所等。 在室温低的情况下,蟑螂多移居到靠近炉灶周围的缝隙,或聚集到暖气沟中等温暖的环境。在酷暑高温季节, 可远距离滑翔,躲在较阴凉的场所栖息,以避免过高的温度。为了获取水分和适宜湿度而有趋湿性的活动:到了夜晚,爬到水槽里,群集在水桶周围,或停息在水管上。室内蟑螂能通过墙洞及门、窗缝隙扩散到周围邻居。
被动扩散:在交通运输日益发达频繁的当今时代,这种扩散方式尤其突出。火车受蟑螂侵害严重。卧铺车厢的侵害率可高达40%,餐车更高。旅客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可能把蟑螂带上火车。火车上的蟑螂可被旅客和货物带到各地。随着各种交通工具,蟑螂足迹遍及全球。
蟑螂昼伏夜出,白天隐藏起来,夜间活动:
据观察,德国小蠊从19点开始活动,21—22点为活动高峰,在次晨2点出现小高峰,5点消失。黑胸大蠊自19点开始活动,20点即现高峰,到23点和次晨2点又会出现2个小峰,晨4点活动终止。 另据观察,在12小时昼夜交替环境中美洲大蠊的活动情况,可分为6个时期:1期:在黑暗开始前,活动水平开始上升;2期:黑暗开始后,活动明显增加;3期:活动高峰期,历时2—3小时;4期:活动水平突然下降;5期:在黑暗的后半期,活动保持低水平;6期:在天亮后5小时,或仍有低水平活动,或完全处于休息状态。